心律不齐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症状,是指由于心脏病变导致心脏搏动异常的病理现象。患者心脏病发作以及能够破坏心电系统的潜在条件都会导致心律不齐。这些潜在的条件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不足、风湿性心脏病等。心律不齐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症状,有必要初步判断一下它的轻重缓急,再决定是否马上就诊。
造成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器质性或者结构性心脏病变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是明显升高的。对于健康体质的人群,疲劳、喝浓茶、烟酒剌激、情绪激动、睡眠不足等因素,也会诱发心律失常。此外,药物作用、严重低血钾、低血钙、甲状腺功能亢进也是主要的诱因。
心律不齐的八大潜在诱因
1、情绪:喜、怒、哀、乐、惊、恐、悲、这七情的调节失控均可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使心脏神经功能及内分泌激素释放失衡,导致心律失常。
2、环境因素:人体只有不断地适应环境变化才可以很好地生存,在天气转凉时,受到寒冷的刺激后,人体的血管会明显收缩,血压随之升高之后就容易引起心律失常。所以大家一定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及时调整衣物,在平日里也要通过锻炼来提高适应能力。
3、烟:烟草中的多种有害物质可直接刺激植物神经,常会引起心律失常。
4、衣服:合成纤维衣服可使一些人出现室性早搏。这可能与机体对合成纤维过敏导致组织胺类物质释放有关,也可能是合成纤维衣服引起皮肤静电干扰,改变体表电位差,从而使心脏电传异常。
5、吃:有些人在吞咽食物3到6秒钟时可突发心悸、头昏,甚至昏厥,有的出现心动过速、频繁早搏,有的则发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狼吞虎咽” 时症状更明显。吞咽食物引起的心律失常多数可自行消失,但也有反复发作而致死亡的病例。因此吃东西时还是应该细嚼慢咽,这样也有助于消化吸收,对健康有益。
6、饮食:酒精、咖啡因都有着很强的神经刺激性,大量酗酒或喝咖啡也会对自主神经产生大量刺激,心肌纤维受到刺激之后也会持续收缩,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吸烟也有可能导致血管变性,这对于疾病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7、运动:运动时通过降低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会使心率增快,房室传导改变,心肌耗氧量增加,这也是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8、体位:据研究,人体在体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除迷走神经张力有变化外,血液动力学也会发生程度不同的改变。有些人的适应力、调节能力差,在由立位到卧位或由卧位到立位时,可出现短暂的心律失常,如立即做心电图检查可见图像有异常改变,但也会很快消失。
如何判断心律不齐的严重程度
1、是否伴有其它症状
严重疾病引起的心律不齐,多伴有一些症状,常见有头晕、胸闷、胸痛、气急、多汗、颜面苍白、四肢发冷、抽搐、昏迷等。轻微的心律不齐仍可以照常工作和学习。
2、发作的持续时间
如果心律不齐来得迅猛,且发作时间持续较长或发作频繁,每分钟早搏超过5次以上,多表示病情较重,应及时就医。来势不急、持续时间又短,或发作次数少,则多表示病情较轻,可以观察一段时间。
3、有无原发病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FK3、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发生心律不齐时,多表示病情严重。
4、患者的年龄和病史
一般情况下,如心律不齐发生在年轻人或壮年人身上,以功能性较为多见。老年人心律不齐,则多见于器质性病变。
心律不齐患者的护理方法如下:
1)假如服用洋地黄制剂,服药前应测脉搏,若脉搏在160次以上或60次以下(每分钟),均需报告医生。
2)护理人员不能慌张、忙乱,应保持沉着,给患者以安慰。
3)假如有心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不宜快,以免加重心功能不全。
4)护理人员操作宜轻稳,避免触动病人的卧床而引起病人情绪波动,加重病情。
5)如发现病人呼吸困难,唇色紫绀,出汗,肢冷等情况,应先予吸氧,同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6)患者的衣服不要太紧,尤其呼吸困难时,应将钮扣松开。
7)有水肿者,宜低盐或无盐,控制摄入水量,记录出入量,测腹围,隔日测体重。
8)注重休息,轻者可做适当活动,严重者需绝对卧床静养,室内光线一般不宜过强。
9)喘息不能平卧者,应用被褥垫高背部或采用半卧位。
10)保持环境清静,禁止喧哗、嘈杂,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更应注重。嘈杂声音的刺激可以加重病情。
11)经常注重观察病人,密切注重病人的、血压、心率。
12)避免喜怒忧思等精神刺激,要善于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之配合,以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