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哪些?

家庭医生在线 2014/12/6 6:46:22 举报/反馈

心律失常一般可分气血不足、心阴亏虚、心阳不振、心脉痹阻等类型,通过辨证选用适宜的中药,对于改善症状、控制病情有较好的疗效。

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

1、气血不足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神疲自汗,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脉细弱等。

处方: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茯神、木香、炙甘草、大枣等。

2、心阴亏虚

临床表现:心悸不宁,心中烦热,失眠梦多,头晕耳鸣,面赤咽干,腰酸盗汗,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等。

处方:生地、元参、天冬、麦冬、当归、丹参、人参、茯苓、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等。

3、心阳不振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少气无力、怔忡,声低息弱,劳累后尤甚,胸中痞闷,入夜为甚,畏寒喜温,甚则肢厥,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缓等。

处方: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附子等。

4、心脉痹阻

若患者表现为心悸胸闷,时有胸痛,痛如针刺,或向后背、上肢放射痛,唇甲青紫,舌质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有结代等。

处方:刺五加、丹参、白芍、山楂、郁金等。

心律失常常见的药物治疗

1、早搏

对病理性早搏,可适时、适当选用抗心律失常药。

2、室上性心动过速

可提高迷走神经张力刺激转律,亦可借用ATP、洋地黄、心律平等药物的帮助;必要时可选用食道心房调搏或电转律。

3、房扑,房颤

控制心室率与转律相结合,药物和电转律相结合。

4、室性心动过速

视情况采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转律或电转律。

5、室扑、室颤

立即抢救,尽快除颤。

6、缓慢性心律失常

视情况采用药物或起搏的方法提高心率。

7、射频消融

适合部分快速型心律失常病人的根治。抗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 根据VaughanWilliams分类分为四种。 I类又分为IA、IB、IC三类。

IA:以奎尼丁和普鲁卡因酰胺为代表。

IB:此类药物有: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妥卡胺、乙吗噻嗪、茚满丙二胺等。

IC:包括:心律平、英卡胺、氟卡胺、氯卡胺等。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阻滞剂。以心得安、氨酰心安、倍他洛尔、艾司洛尔和氟司洛尔 等为代表。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该类药以胺碘酮、溴苄胺等为代表。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为钙拮抗剂。以异搏定、硫氮草酮、苄丙咯为代表。

其它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洋地黄类药物。还有新斯的明、腾喜龙、苯肾上腺素、甲氧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钾、硫酸镁、腺苷、三磷酸腺苷以及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注意事项

首次诊断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由医生根据药物的电生理作用,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临床情况、用药情况及其他伴发疾病等情况确定首选药物。具有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医生在选择药物时还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抗心律失常用药史,及患者对于每种药物的反映情况。一般除在紧急情况下,最好首先选用很少引起药源性疾病的药物。

大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都具有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的作用,对于伴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如心脏明显扩大、心力衰竭者,应注意药物的禁忌证,避免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加重原发疾病。

由于不同病情的心律失常患者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不同,药物应用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并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患者切不可自行选择用药剂量,或随意调整药物剂量。另外,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剂量需要根据脏器功能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特别提出注意的事项: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同于其他药物,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服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用药时间及剂量,并且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否则将危及生命。

(责编:吴洁媚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怎么治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治疗首先要明确具体的诊断,因为心律失常有很多种类型,有快速性的心律失常,也有缓慢的心律失常,不同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不同的药物治疗。如果是快速性的心律失常,往往以控制心率为主。但是对于缓慢性的心律失常,往往没有有效的药物,如果心率特别的慢,可能需要安装起搏器。

Q: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快速型及缓慢型心律失常两类。1.快速型心律失常(1)室上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伴房室结逆型传导阻滞和房室分离等.以洋地黄中毒最常见。(2)尖端扭转型室速以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和胺碘酮多见。(3)双向性室速,为洋地黄中毒的特有表现。(4)洋地黄中毒伴或不伴低钾,引起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所引起的自发性持续性多形性室速。(6)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频发室早或使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发作频率增加。2.缓慢型心律失常(1)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以及胺碘酮等抑制窦房结功能,可引起窦缓或窦性静止,尤其老年人或有窦房结功能不全者。(2)Ⅰ类抗心律失常药、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或加重房室传导阻滞。(3)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氯卡胺、氟卡胺可引起和加重希一浦系统传导阻滞。

Q:抗心律失致心律失常综合征的病因

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1)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激动传导异常。ⅠA类和三类药物可使QT间期延长,IC类可使QRS波群增宽,使复极延长,复极不均一,应激性恢复不一致而引起折返激动。
(2)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激动起源异常。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除延长复极时间外,还可引起早期后除极,诱发触发性心律失常,洋地黄可引起延迟后除极导致心律失常。
(3)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窦房结及房室结的影响。β阻滞剂及胺碘酮可引起窦缓及窦性停搏,奎尼丁可引起窦房阻滞,预激综合征时洋地黄和维拉帕米可缩短部分患者旁道不应期,使心室率加快甚至诱发室颤。
(4)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使患者心肌缺血加重,左室功能受抑制,交感神经张增高可导致心肌电生理效应不均一而发生心律失常。
此外,患者用药前的基础状态与致心律失常作用也有关。如严重心衰、严重的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及肝肾功能减退等都致使心律失常作用发生率增加。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