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癣又称“鹅掌风”,为手掌及指间皮肤的真菌感染,常由足癣、体癣、股癣搔抓而致,也可因手部皮肤外伤感染而引起。
手癣和足癣的不同
手癣早期多为单侧发病,久之可呈现双侧发病。手掌虎口部、佩戴饰品的指根部位都是早期的好发部位。在临床上手癣虽然也可如同足癣一样分为数型,但常因双手的劳作、清洗而使表现不具典型性。一般手癣夏季多以水疱表现为主,瘙痒明显;冬季则以角化过度脱屑为主,严重的手癣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皲裂。手癣常因角化过度脱屑,而使两掌皮肤变得粗糙,失去原有的光滑,因皮肤较裂疼痛而影响生活。此时瘙痒反而轻微。由此可见手癣有它固有的特点,同足癣有一定的差异。
手足癣的治疗原则是应该依据手足癣的临床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用药物剂型及方法。外用可选用兼有抑杀真菌及角质剥脱双重作用的药物,如低浓度的苯甲酸制剂、冰醋酸制剂、咪唑类药及苯并胺类等药物,对顽固难治者也可考虑系统性治疗,如口服剂型咪唑类药伊曲康唑及丙烯胺类的特比萘芬等药物。此外,病人的依从性对治疗后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足癣的临床分型
足癣指的是足底与趾间皮肤的真菌感染。与体癣一样足癣呈全球性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病率较高,城市高于农村,在一些须长时间穿不透气胶鞋的职业如环卫工人、军人中发病率高达80%以上。此外,足癣的高发病率还与足部的解剖特点有关,足部汗腺丰富、无皮脂腺使皮肤表面呈偏碱性都有利于真菌的生长,而足底部那厚厚的角质层也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此外,一些真菌在皮屑内可形成被称为关节胞子的特殊结构,这些胞子在自然环境中能长期生存并具传染致病能力。
足癣主要是通过间接接触传染,如共用脚盆、浴盆、拖鞋、毛巾。公共浴池、游泳池等都是重要的传播场所。此外,足癣同时又可被引起手癣、甲癣、体癣及股癣。
在临床上由于皮疹表现有所差异可传统地将足癣分为以下3个类型:
(1)浸渍糜烂型:好发于足趾间特别是第3-4及第4—5足趾间,因这些足趾紧紧挨靠,为趾间皮肤创造了一个温暖湖湿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的环境,表现为角质层因真菌的寄生而增厚,过度增厚的角质层又因潮湿而浸渍发白松软,刮去浸软的腐皮,裸露出鲜红的糜烂面,有少量的渗出液,瘙痒明显,常因疡抓而继发细菌感染,并发淋巴管炎、丹毒等。
(2)水疱型:好发于足跖、足侧缘,皮疹为直径<3毫米的丘疹或水疱,散在分布,去除水疱基底呈蜂窝状,水疱周围一般无红晕,数天后疱液可自行吸收,干枯呈领口样脱屑,皮疹在水疱期可伴瘙痒。
(3)鳞屑型角化型:此型好发于足跖、足跟及足侧面,常为双侧,冬季表现尤为典型,局部皮肤角化过度,受人体重压而皲裂,疼痛严重者影响正常行走.一般无痒感。
以上分型与实际工作中观察所见并不十分明显,不同的表现可交替出现,更可同时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