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它的预防和治疗的五驾马车分别是教育是先导、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根本、监测是保证,其中定期监测是糖尿病防治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糖尿病患者需要做的检查有哪些呢?下面让小编为你解答。
糖尿病患者需定期做的7项检查
1、检查血糖的控制情况
糖尿病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检查血糖的频率和时间,在患病初期,或调整治疗方案,或改变饮食、运动规律时,建议适当增加监测次数。
2、心电图
专家指出:对于糖尿病来说,定期检查心电图尤为重要,以往有过心肌梗死,最近频发心前区不适、闷胀疼痛,以及发现自己心律不齐、有时会停跳者,都需随时检查心电图,大家要注意。
3、眼科检查
眼科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糖尿病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很多种并发症,比如可引起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失明,应定期和常规进行眼底检查。眼科检查可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这些病变可引起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模糊或者突然失明。
4、血压检查
糖尿病检查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并不是很稳定,经常时高时低,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应该进行经常性血压测量。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病率比一般人高2~6倍,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理想目标是120/80mmHg左右。
5、尿常规检查
中国目前9%的人群患有糖尿病,在这庞大的糖尿病人群中,有蛋白尿的高达20%,目前糖尿病正成为诱发肾病的第二大诱因,紧排在肾炎之后。因此,糖尿病病人在体检时应加入“尿常规”,一旦发现尿蛋白超标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6、口腔检查
当糖尿病控制不当时,唾液中的高血糖水平可能会帮助细菌茁壮成长,为口腔中的慢性炎症和感染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糖尿病患者抵抗感染能力下降,牙龈也是其中一个易被感染的软组织。口腔专家提醒,很多口腔疾病都与糖尿病有关,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7、体重指数
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80%属于超重或肥胖,减重有助于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正常的体重指数是,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18岁以上的成年人,BMI在24—27.9之间属于超重,大于28为肥胖。早、晚餐前、餐后的体重会有些差别,因此应在相对固定的状态下测定,如在晨起空腹且排便后测定比较准确。需要提醒的是,肥胖者,应该天天测量体重。不知不觉中体重减轻很有可能意味着血糖在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