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然而秋风送来的不单是凉爽,还有冷热交替带来各种胃肠道疾病。对此,医生提醒市民,进入秋季,需提防慢性胃炎、消化系统溃疡、急性胃肠炎等肠胃病乘虚而入。
秋季肠道疾病高发有四大“罪魁祸首”:秋季受寒、“节日综合症”频发、旅游水土不服、不良饮食习惯。
寒暑交替,肠胃极易不适
随着北方来的冷空气不断向南侵袭,气温降低,昼夜温差悬殊。“秋凉”会引发胃肠道旧疾。天气转凉寒气入侵,胃肠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引发慢性胃炎、消化系统溃疡、急性胃肠炎等病症。临床常表现为口苦、口臭或口淡无味、嗳气、打嗝、反酸、恶心、烧心、呕吐,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胃胀、胃痛、两肋胀痛,腹胀、腹痛、腹泻、肠鸣、大便稀溏、腹部坠胀等。
节假日接踵而至,肠胃负担重
秋季适逢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假日,饮食方面以月饼为代表的油脂类、生冷类食物消费量大增,而这些食物或增加消化道负担,或产生刺激作用。与此同时节日期间一些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乱,“饥一顿,饱一顿;冷一顿,热一顿”也会经常出现,不良的生活习惯,加重了肠胃负担,扰乱了肠胃健康。
水土不服导致“旅游腹泻”增加
秋季是广大市民出游的黄金季节。畅游奇山秀水、名胜古迹固然令人心旷神怡,但由于各地的温度、水土、饮食等差异,加之旅途劳顿容易引发水土不服,进而导致周身疲劳、食欲下降、头晕、恶心、腹泻等问题。
夏季饮食不当,秋季肠胃功能低下
秋季天气凉爽,人们的食欲旺盛,使胃和十二指肠的负担加重,功能紊乱。尤其是有些人在夏天不注意胃肠保养,暴饮暴食或冷热混食,到了秋天,更会引起胃肠功能下降。其中,细菌性菌痢、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和肠道蛔虫性腹泻都是容易高发的疾病。
从“肠”计议,四大措施全面预防
专家提醒我们,针对秋季引起肠胃病高发的四大“罪魁祸首”,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应该随之有所调整,做到以下“三要”,即可肠胃无忧:
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要特别注意保暖,特别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小孩。随气候的变化要适时增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褥,防止腹部着凉,同时多参加户外运动。
其次,要注意合理饮食及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少摄取辛辣、酸性食物。饮食以温、软、淡、素、鲜为宜,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色拉等凉性食物。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神志安宁,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肠胃。
第三,按摩三大穴位,可预防和缓解肠胃疾病。秋季可以通过按摩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三大穴位,缓解和预防肠胃不适。中脘穴位于大约在肚脐向上一手掌处。仰卧放松肌肉,一边缓缓吐气,一边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后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部感到舒适;天枢穴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左、右各三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可以缓解消化不良、恶心欲吐、胃胀、腹泻、腹痛等症状;用手指按压位于左、右小腿前外侧膝眼下3寸的足三里穴, 一次6秒,重复10次,可促进胃酸分泌,舒缓胃肠道痉挛,从而使胃部感觉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痛的作用。
最后,要常备一些吸收快、疗效好的肠胃药,譬如保济口服液。无论在办公室,居家或外出旅行,给肠胃健康呵护。保济口服液以“吸收好,起效快,口感好,温和调理,服用方便”为最大特色,在两广地区备受好评,是最适合上班族、老人、小孩和旅游人群的肠胃健康“看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