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七个小窍门助糖友控血糖

家庭医生在线 2014/10/21 8:35:04 举报/反馈

糖尿病是许多疾病的导火索,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美国《健康》杂志3月刊登载了法布里博士总结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控糖窍门,值得一试。

七个控糖小窍门

1、记录运动量。大部分人会高估了他们所从事的体育锻炼量。如果你能如实地将每天的运动量记录下来,就会对自己有一个诚实的评价,便于制订脚踏实地的锻炼计划。

2、使用计步器。这种便捷的设备在体育用品商店中就可以买到,而且花费并不贵。它能对你每天所行走的步数进行详尽的记录。用它来估计你在一天内平均要走路多少步,然后制订目标,缓慢地增加这个数量。例如,在第1周里,在原基础上每天多行走100步,第2周的每天里再多增加100步,以此类推,循序渐进。

3、餐盘用小号。选用小号餐具能减少食量,降低对食物的摄取欲望和热量摄入,保持合理体重。

4、带午餐上班。避免在餐馆或快餐店吃午餐,因为它很容易让人对食欲失去控制。快餐店的食品分量很大、热量过多,还含有大量的脂肪。研究发现,外出吃饭次数较多与体重增加之间存在关联。自己制备午餐的过程中,你会对食材的原料和分量进行精细控制。如果你觉得每天自己准备午餐有些麻烦,可以先从每周准备两次开始。

5、餐后测血糖。餐后2~3小时内对血糖进行监测有助于糖友在一天内更平稳地控制血糖水平,防止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制订更合理的饮食和锻炼计划。

6、常吃新果蔬。这种饮食策略能让你获得多种新鲜果蔬的抗糖功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品尝过一种新果蔬(特别是水果)之后,要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有些水果的升糖效果非常明显,下次再吃的时候就要严格限制食量了。

7、常备口香糖。咀嚼无糖口香糖能控制糖友对零食的摄取欲望,但数量不宜过多,因为有些品牌的无糖口香糖所含有的甜味剂在较高剂量时会让胃部产生不适感。咀嚼口香糖还会让口腔留下清新的口气,让人不想再吃带有异味的零食把它破坏掉。

从饮食上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血糖,饮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治疗基础,如果饮食控制的好,血糖很容易就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因此,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饮食应注意以下事项。

1、控制摄入总量。得了糖尿病其实什么都能吃,关键在于控制好总量。除了主食外,要把一天吃的各种副食如干果、水果等都算进来。由于每个人情况不同,该吃多少没有一定之规可,向内分泌科的医生或护士请教,了解自己每天吃多少、怎么吃合适。

2、少食多餐。一天不少于三餐,每餐主食不超过2两。为了降低餐后血糖,可以一天六餐,方法是把每餐主食分出半两,放在加餐时吃,这样一天的总热量仍不变。比如在上午10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睡前分别吃点水果、饼干等食物。

3、甜食、油、盐要少吃。少吃甜食、油炸食品,每天的钠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还要少吃高胆固醇食物。

4、多吃高纤维食物。饮食太精细不好,多吃粗粮、蔬菜、粗谷物、含糖分低的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纤维素可将食物包裹起来减少其与消化道的接触,延缓糖类食物在肠道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

5、关注食物升糖指数。“升糖指数”是指食物进入人体后和参照食物(葡萄糖)相比两个小时内使血糖升高的能力,升糖指数高的食物要少吃,但是升糖指数高的食物含糖量不一定高。含糖量较低的果蔬有西红柿、黄瓜、西瓜等,西瓜的含糖量低,但升糖指数高,所以不能多吃。

(责编:张琴琴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治疗糖尿病,糖尿病人除了要注意控制血糖,还要注意什么?

治疗糖尿病,很多糖尿病人单纯注意控制血糖。这种看法不够全面。诚然,大量资料表明,严格控制血糖能够有效减少视网膜、肾脏以及神经病变的发生。  但是,临床研究还证实,目前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健康的还有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心血管疾病。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往往发生于糖尿病发病之前。据统计,新诊断 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一半患者已有血管损伤;糖尿病患者的冠状血管及周围血管的病变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2~10倍;有75%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肌梗死、卒中等疾病。现已证实,糖尿病患者若能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则能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单纯注意控制血糖,还必须同时积极地治疗高血压和高血脂。

Q: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为何要控制血糖

只有把血糖控制好才不会出现并发症。血糖值反应糖尿病患者基础血糖水平,进食后的血糖控制不良危害更大,餐后2小时血糖是一个监测血糖控制中非常有用的指标。

Q: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为何要控制血糖?

你好,只有把血糖控制好才不会出现并发症。血糖值反应糖尿病患者基础血糖水平,进食后的血糖控制不良危害更大,餐后2小时血糖是一个监测血糖控制中非常有用的指标。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