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黏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黏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或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息肉症视症状轻重不同可采用中西药物,肠镜,镭射,冷冻,套扎及经腹或经肛门等多种办法进行治疗。由于这种病危害较大,一旦发现应尽早治疗。
临床表现
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也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3、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
4、肛镜,直乙镜或纤维结肠镜可直视见到息肉。
5、钡灌肠可显示充盈缺损。
患结肠息肉的危害有哪些?
1、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2、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3、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生长十分的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4、家族遗传史:该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
5、息肉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诊断依据:
1、便血或粘液脓血便史。2。肛诊或肠镜发现息肉。3。钡灌肠见多少不一充盈缺损。
治疗:
1、单个息肉可行切除加病检同时进行。
2、多发息肉或息肉较大有恶变征可经肛门肛窥肠镜进行病理活检以除外恶变。
3、低位或长蒂脱出息肉可用肛窥,直乙镜,套扎或经肛门直接切除。
4、广基或多发息肉可经腹、会阴、骶尾部行肠壁肠段部分切除。
5、高位息肉可行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切。
6、息肉有癌变应按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术。
预防常识:
出现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以及粘液脓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大医院检查,可通过肛门直肠指诊肛窥镜、肠镜作诊查,取活检及进行息肉套扎、电切等治疗,也可通过钡餐全消化道造影或钡灌肠协助诊断。息肉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时切除以防恶变或继发出血等;病理活检证实息肉有癌变应及时行标准大肠癌根治手术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