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成人对童年的入侵,已经是个世界范围的现象,正在引起全球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家长的警觉。
关于幼儿园作业的战争
不久前,一位美国母亲在网上发飙:“我上幼儿园的女儿每天拿回来快1个小时的家庭作业!她还不会读,怎么写?怎么可能回答卷子上那些问题?她的作业自然成了当妈的作业。我每天下班5点才回家,孩子也是差不多那时候回来。我要先忙着做饭,等吃完晚饭,还要给孩子的学校忙1个小时的家庭作业。而且,我一管她,更小的孩子谁来管呢?这实在太不公平了!”网友们纷纷回应:“老师总说是15分钟的作业。可是,孩子本来精神就不集中,作业又那么难,怎么也要1个小时。”“你要大胆地和老师理论。这不仅是替你自己说话,也是替别的家长说话。”
这是美国幼儿园大战的一角。在最近20年,美国的幼儿园里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本来,幼儿园只是个孩子们玩耍的地方,没有任何书本的因素。但不知不觉中,幼儿园不仅教读书、写字、算术,甚至还有颇为系统的课程要求,老师要照本宣科地跟着教学大纲走,孩子们则每天带回家一堆家庭作业,要按时完成,家长检查、签字等。总之,如今的幼儿园,越来越像是小学的低年级。
幼儿园小学化的副作用
这种幼儿园小学化,和高中大学化一样,是美国教育的一个大趋势。应该说,高中大学化,对一部分聪明的学生而言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幼儿园小学化则产生了大量的副作用。2009年美国的“儿童联盟”发表一份报告,题目是“幼儿园的危机: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需要玩耍”,警告幼儿园小学化正在全面摧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的发展,必须紧急刹车。
“孩子老得快”现象
报告提出的事实是清清楚楚的:全日制幼儿园的孩子每天花在阅读、算数、准备考试和应试上的时间,高达两三个小时,而自由活动的时间仅有30分钟。学业的压力,使孩子变得越来越愤怒、越来越有侵犯性,行为问题日益加重。幼儿园小学化毫无必要地加速了孩子的学业,造成了“孩子老得快”(KGOY:KidsGettingOlderYounger)的现象。
调查表明,那些从幼儿园就开始读书的孩子,学业确实起步早,比其他孩子领先,但是,这种领先到四年级时就消失了。在那些“问题孩子”(kidsatrisk)中,早读书反而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早读书使这些孩子的智商在初期有所提高,但到15岁时,他们的学业急速下降,还不如那些晚读书的孩子。
“死读书”,全球都在上演
这种“死读书、读到死”(drillandkill)的恶果是国际性的。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教育改革,把幼儿园从以玩为主转化成以学为主。后来有学者对50名在以玩为核心的幼儿园长大的孩子和另外50名在以学为核心的幼儿园长大的孩子进行了对比,发现在以玩为中心的幼儿园中长大的孩子,在阅读、数学等方面明显比在以学为中心的幼儿园中长大的孩子要好,而且在情感发育、社会能力上更健康,在创造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勤奋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面对这样具体的证据,德国的幼儿园又改回到以玩为中心去了。
芬兰的幼儿园一直坚持让孩子玩,没有小学的内容。另外,芬兰的孩子7岁才上小学,比美国的孩子晚一年。但是,芬兰15岁的孩子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进行的“国际学生估测”中,一直在西方国家中排名第一。
不教读书写字的幼儿园
我女儿在这方面非常幸运。她从1岁半开始就进入了纽黑文一家著名的幼儿园“创造孩子”(Creatingkids)。该幼儿园遵循的是哈佛著名心理学家HowardGardner的“多重智力”理论,这套理论认为,儿童乃至人的智力比传统学校课程所涵盖的要宽广得多。传统学校课程主要以语文和数学为核心,扩而广之不过是文史和数理,这基本上是传统的智商理论所强调的能力。但是,Gardner发现人的能力要广泛得多,如音乐、肢体运动、人际互动等等。他主张突破学校常规课程,给孩子更广泛的发展机会。
Gardner的理论虽然还有许多争议,但他至少意识到成人对孩子智力和情感发育过早地干预和“修剪”是多么有害。女儿所在的这个幼儿园,在Gardner的影响下坚持自然成长的原则。其中的一个硬规矩就是绝不教读书识字或者算术,从来没有家庭作业。同时,幼儿园强调老师给孩子读故事,教孩子各种舞蹈,带领孩子接触自然(玻璃窗上设有透明的鸟窝让孩子观察鸟儿的家庭生活)等,保证孩子绝对快乐。
我们当时还有些担心,曾询问过幼儿园的主管是否应该让孩子认识几个字母,但被干净利落地拒绝。结果呢?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阅读已经很好。早晨醒来看父母还没起床,自己先读半个小时的书。如今到12岁,也是班上顶尖的学生之一。也难怪,当时耶鲁的许多教授和研究生,为了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这个不教读书写字的幼儿园而不遗余力。
后记
最后要注意的,就是父母怎样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发育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力。记住,这里讲的是“激发”,而不是“灌输”。“激发”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等这火焰烧起来,孩子的成长你想挡也挡不住。“灌输”则是把你有的东西急急忙忙地硬塞给孩子。最后孩子所掌握的,大不了就是你有的东西,或者你认为有用的东西,很难有超出你想象的发展。而在大部分情况下,硬塞给孩子的东西很难成为孩子自己的东西。
总之,孩子是个幼苗,家长和老师要对之施肥浇水,培育其内在的生长动力,而无法替代他们的生长。
(摘录自合作杂志《妈妈宝宝社》2013年9月刊)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