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咽喉部肿瘤影像学检查

家庭医生在线 2014/9/8 7:58:31 举报/反馈

口咽部肿瘤以恶性为主,发病率约1.6/10万,占恶性癌肿的0.5%,其中以原发于扁桃体者最多。病理类型以癌占首位,此为恶性淋巴瘤。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口咽癌的发病与吸烟、饮酒等不良刺激具有密切关系。多数口咽癌患者存在吸烟或饮酒等不良习性。饮酒使得咽喉部肿瘤发生的危险性较非饮酒者明显增加,而如果大量吸烟加上饮用烈性酒,尤其是长期使用,将会使发生肿瘤的危险性成倍增加。咽喉部肿瘤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哪些呢?

咽喉部检查法:

1、口咽部检查法用压舌板轻压病人舌前2/3处,嘱病人发“啊”音,观察软腭运动情况,检查双侧腭舌弓、腭咽弓、咽侧索及咽后壁,注意咽粘膜有无充血、肿胀、溃疡、假膜、脓苔、干燥和隆起等。同时检查两侧腭扁桃体,注意其大小形态、隐窝口有无分泌物、异物或新生物等。同时还应注意牙、舌、软腭、硬腭等有无异常。部分患者咽反射较敏感,可先以1%丁卡因喷雾咽部行表面麻醉后再检查。

2、鼻咽部检查法通过间接鼻咽镜可观察到软腭背面、后鼻孔区、咽鼓管咽口及咽鼓管圆枕、鼻咽顶部及腺样体,应注意有无充血、粗糙、出血、浸润、溃疡及新生物等。

3、喉咽及喉部检查法首先观察喉体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对称,然后触诊有无肿胀、触痛、畸形,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或皮下气肿等。将喉体向两侧推移,可扪及喉关节摩擦和移动的感觉,晚期喉癌的病人,喉关节受累,此种感觉可以消失。气管切开前应沿喉体向下触摸找到气管软骨环。间接喉镜检查是检查喉咽及喉腔最常用的方法。首先观察舌根、会厌谷、喉咽后壁、喉咽侧壁、会厌舌面及游离缘、舌会厌侧壁、杓状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骨及两侧梨状窝。然后嘱患者发"衣"音,使会厌向前上抬起,再观察会厌喉面、杓会厌皱壁、杓间区、室带和声带。检查时应注意喉咽及喉腔粘膜色泽,有无充血、增厚、溃疡、增生或结节、新生物或异物等,同时应观察声带及杓状软骨、杓会厌襞活动情况。

4、纤维鼻咽镜、纤维喉镜检查适用于间接鼻咽镜或间接喉镜检查困难,不易窥清咽、喉部所有结构者。检查前先以1%麻黄碱棉片收缩鼻腔粘膜,以1%丁卡因表面麻醉鼻腔、咽喉粘膜。经鼻腔插入纤维鼻咽镜或纤维喉镜进行检查,同时可取活检或切除细小病变。具有视野清晰,图像放大等优点;导管纤维束柔软,可弯曲,检查舒适,容易发现较隐蔽部位病变(如声门下肿瘤);较先进的纤维鼻咽镜、纤维喉镜带有摄像装置,可拍摄图片,便于阅读、存档。

5、影像学检查颈部侧位片、鼻咽或喉造影、CT及MRI等有助于肿瘤、异物的诊断。

6、实验室检查血液学常规、免疫球蛋白检查、EB病毒抗体测定等均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咽拭子培养或脓肿穿刺培养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诊断

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1)口咽癌

主要包括舌根癌、扁桃体癌、软脖癌、口咽侧壁癌(包括舌腭弓癌和咽胯弓癌)及口咽后壁癌。90%~95%为鳞状细胞癌,其余罕见的有腺样囊性癌、未分化癌、基底样癌、梭状细胞癌等。

口咽癌其位置深在、侵袭性强、早期即有淋巴转移,由于咽部淋巴丰富,常有两侧交叉的淋巴网,发生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也高,是一种须后较差的肿瘤。转移淋巴结最典型的CT表现为不规则环形强化伴中央低密度区。

(2)淋巴瘤

口咽部淋巴组织丰富,门咽与鼻咽是最常见的头颈部结外NHL发病部位。发生在扁桃体的NHL约在头颈部结外NHL中占半数,多为B细胞来源。边界清楚,少有深部侵犯,常可侵犯头领多个部位及伴发颈淋巴结病变,并常侵犯双侧扁桃体。

CT扫描示肿物多发生在粘膜下,表面光整,病变虽然很大但不易浸润邻近组织结构,少数病至呈浸润性生长时可侵及邻近的咽旁间隙脂肪,病变向上可侵及鼻咽、软腭,向前侵及舌根,向下侵及会厌及下咽。

增强扫描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与肌肉密度相伤。门咽淋巴瘤颈部淋巴结受浸相当常见,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仅次子鳞癌,与转移性鳞癌相比,颈后三角区及浅去淋巴结受侵更多见于恶性淋巴瘤。

临床表现

口咽部肿瘤初期症状不明显。可有咽部不适、异物感。肿瘤破溃感染后出现咽痛。固定于病变侧,也可有舌咽神经反射的耳内痛。如肿瘤在扁桃体侧壁,向上侵及鼻咽部,可以造成一侧耳闷、听力减退。如肿瘤侵及咽侧,侵犯翼内肌,可出现张口困难。舌根部的肿瘤向深部浸润后伸舌偏斜,常有唾液带血、口臭、呼吸不畅等。肿瘤长大,因阻塞可产生呼吸及吞咽困难。

治疗方法

一旦确诊为口咽部恶性癌肿,应根据具体病理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例如恶性淋巴瘤以化疗为主,而鳞癌则以手术治疗为主并辅以一定的放、化疗。

(责编:付子颜 )

展开剩余内容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