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在休息状态时,远处(5米外)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后,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称为“正视眼”。但是,因各种原因造成光线不聚焦在视网膜上,称 “非正视眼”, “非正视眼”就是屈光不正,它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那么近视眼有又是怎么回事呢?当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而不在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不清晰的像,这种屈光状态叫近视。
而当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而不在视网膜上,这种屈光状态叫远视。
造成近视眼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近视眼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下面几种:
1、遗传因素:
各种族人群近视发病率不一样,家族之间也有差异,高度近视多与遗传有关。
2、环境因素:
对近视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视近负荷的增加。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资料证实长久紧张的近视作业与近视眼的发生密切相关。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较大,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辐辏作用,使眼外肌(主要是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随着调节和辐辏的频率和时间逐渐增加,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巩膜组织在眼外肌的长期机械性压迫下,球壁逐渐延伸,眼轴拉长。
关于近视眼发生机制的学说还有多种,,但均在研究探讨之中,至今尚未尽明。
屈光性近视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屈光性性近视眼应指轴长不变(或在正常范围内),而由晶状体等屈光因素改变所引起的近视眼。长期以来不仅确认屈光性近视眼的存在,而且还把其看作是近视眼的主流,是近视眼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
眼科专家介绍说,屈光性近视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按照屈光成分分:
(1)曲率性近视:由于角膜前面或晶状体表面的曲度增强,曲率半径变短,而使平行光束入眼后过早聚焦于视网膜前的近视状态。
(2)指数性近视:指由于房水、晶状体屈光指数的增高,屈光力增加,而使平行光束入眼后过早聚焦于视网膜前的近视状态。
按屈光度分:
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hxr711q。
②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
③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1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3)轴性近视: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
治疗方法有哪些?
近视的治疗分为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一般由医生根据近视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疗法:
1、光学矫正
(1)配戴框架眼镜:原则是选用使患者获得正常视力的最低度数凹镜片。合并外斜视者应全部矫正。
(2)配戴角膜接触镜:角膜接触镜的优点是对成像放大率影响较小,视野较大,不影响外观。透气性好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对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有一定的阻止作用。
(3)角膜塑型术(OK)治疗镜:应用非球面逆转技术而特殊设计的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通过压迫角膜中央视区,使角膜中央曲率变小,从而使角膜屈光力降低,起到矫正近视的作用,并可在摘镜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这一作用,但无防止近视发展的作用。
二、手术疗法:
(1)角膜屈光手术,如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基质环植人术等。
(2)眼内屈光手术,如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人术、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人术等。
(3)巩膜屈光手术:后巩膜加固术适应于高度近视的发病初期,期望巩膜加固阻止近视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