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又称心功能不全,是因心脏排血功能减退,心脏排血量不足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现象。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指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
持续“心慌”应当警惕心衰
不少人都有过“心慌”的感觉,特别是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时会感觉心跳得很乱,没有规律,虽然有些害怕,但一想到降压药、心脏药都吃着呢,也就安心多了。专家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千万不要认为吃着药就进了“保险箱”,心脏持续无规律地跳动有可能是心衰的表现,必须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才有效,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日常服用的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并不能防止心衰。
很多高血压患者在疲惫、休息不好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都会感到“心慌”心脏持续或偶发性地乱跳,心律不齐。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医学上所称的“房颤”,必须到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容易导致脑意外等严重并发症,且房颤患者很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如果出现心悸的同时伴有胸痛、水肿、呼吸不畅等症状时,一定要考虑心衰的可能。
一些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认为自己吃的药里有“治心脏病的药”,便认为出现“心慌”无需多虑,其实不然。日常服用的“心脏病药”主要是治疗冠心病的,并不能治疗房颤,一旦轻视此症状,任由它持续一段时间的话,就有可能导致心脏衰竭,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应提高警惕,最好马上就医,以免后悔莫及。
要防心衰 首防“三高”
如何减少心衰的发生,首先要预防冠心病。要从改善生活方式着手,饮食方面不要吃过于油腻的东西,比如带鱼、蛋黄以及动物内脏和肥肉等,天天大鱼大肉绝不是好现象,高脂饮食是引起“三高”症的重要因素,要尽量避免。
冬季不能只要风度,不要温度,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出现发烧、贫血、甲亢等疾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要呆在家里讳疾忌医。
心衰患者一定要控制饮水量。过量饮茶喝咖啡,对心衰是绝对不利的。心衰主要是心脏的泵血有问题,如果喝水过多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发现水喝多了,要吃点利尿剂,把水排出去。
心衰患者可以适当地运动,循序渐进,心情方面要愉快而不过分激动,动不动就要与他人争执、争强好胜、容易生气等都会导致心脏病的高发。
春寒料峭 谨防心衰
俗话说:“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早春二月,气候多变,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对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来说,若稍有疏忽,极易发生心衰,危及健康和生命。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成年人中的心衰患病率为1.5%,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心衰患病率高达4%~6%。
为何会发生心衰
人们把天气变化比喻成心肺功能的“晴雨表”,由于早春季节寒风料峭,时有寒潮过境,当机体受到气温、气流等气候条件变化剧烈的影响,在寒冷的刺激下,交感神经兴奋,人体内收缩血管的物质——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致使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增加,肾脏水钠潴留,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缺氧。
加上空气干燥,水分消耗多,体内容易缺水而使血液变得黏稠,血流减慢,心血管病患者就容易发生心力衰竭。此外,患有感冒,肺部感染,过度疲劳,心情烦躁,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等,都易诱发心衰。
怎样才能防范心衰
一、及早干预高危人群。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瓣膜病、肺心病、糖尿病、曾经突发心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是发生心衰的高危人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优化治疗方案,并采取多种干预措施,防范心衰的发生。
二、预防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病患者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在气候骤变或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要注意防感冒、流感、肺部感染,以免诱发心衰。
三、掌握好运动量。心血管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时,进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但应听从医生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快走、打太极拳等,循序渐进,锻炼后以感到舒适为度。
四、饮食清淡三餐有节。注重膳食营养搭配均衡的同时,宜吃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每顿七八分饱。可常吃些新鲜蔬菜瓜果、禽肉、鱼虾、食用菌、豆制品等,不吃过于油腻、过咸、过辣的食物,不喝浓茶、咖啡。戒烟戒酒。
五、补充水分切忌过量。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喝1500至2000毫升白开水,以稀释血液,保证血流通畅。若发生心衰,则要限制饮水量,以免饮水过多增加血容量,导致心衰加重。
保证休息避免过劳。有心血管病的患者,一定要休息好,保证晚睡8小时,午睡1小时。注意不干重体力劳动,不参加较剧烈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六、情绪愉悦防止波动。变化无常的早春天气容易使人产生烦躁恼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诱发心衰。因此,心血管病患者要调控好自己的心态,防止情绪波动,保持心理平衡。
七、发生心衰及早救治。心血管病患者一旦脚踝部出现进行性肿胀、活动后容易疲劳,出现咳嗽、呼吸急促等一些貌似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的症状,或情绪或精神异常等貌似精神病或脑血管病症状时,很可能是心衰发出的早期信号,应及时到医院心脏科看医生,以早确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