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心绞痛有哪些并发症?

家庭医生在线 2014/7/22 10:26:46 举报/反馈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可出现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1、心律失常

变异型心绞痛易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突然闭塞,心肌缺血及血流再灌注后形成复极不一致的折返和心肌电不稳定。缺血时间越长,ST段抬高越明显,越易发生心律失常。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有大量吸烟,酗酒及感染等。因冠脉痉挛多发生于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所以应积极预防危险因素,如:戒烟、降脂、降血压、降血糖等。冠脉痉挛不仅能诱发严重心律失常,而且可发生心肌梗死导致猝死,临床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普通心电图有时很难捕捉到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及心电监护多能提供心律失常的证据。因此对变异型心绞痛的患者初期要严密监测心电情况,早期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及早处理,防止猝死的发生。

2、心肌梗死

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血清酶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变为不稳定型,或继往无心绞痛,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疼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突然发作剧烈持久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脑卒中样发作可见于年龄大的患者。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胃肠道症状:多见于下壁梗死病人;心律失常:见于75%~95%病人,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发生,发生率为32%~48%,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症状。

3、心力衰竭

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初起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终而演变为休息时呼吸困难,只能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于熟睡之中发作,有胸闷、气急、咳嗽、哮鸣,特别严重的可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而表现剧烈的气喘、端坐呼吸、极度焦虑和咳吐含泡沫的粘液痰(典型为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等肺部郁血症状。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夜尿,饮水与排尿分离现象等。主要体征是肺底湿性罗音或全肺湿性罗音,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奔马律与交替脉,肝肿大,肝颈回流阳性,X线检查以左心室或左心房增大为主。实验室检查则左心衰竭有臂舌时间延长,飘浮导管测定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嵌压增高;右心衰竭有臂肺时间延长、静脉压明显增高。

心绞痛鉴别诊断要考虑下列各种情况:

(一)心脏神经官能症 本病病人常诉胸痛,但为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或较持久(几小时)的隐痛,病人常喜欢不时地深吸一大口气或作叹息性呼吸。胸痛部位多在左胸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经常变动。症状多在疲劳之后出现,而不在疲劳的当时,作轻度活动反觉舒适,有时可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而不发生胸痛或胸闷。含用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及其他神经衰竭的症状。

(二)急性心肌梗塞 本病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有发热,含用硝酸甘油多不能使之缓解。心电图中面向梗塞部位的导联ST段抬高,并有异常Q波。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及血清学检查示肌酸磷酸激酶、门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肌凝蛋白轻链等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三)X综合征(syndrome X) 本病为小冠状动脉舒缩功能障碍所致,以反复发作劳累性心绞痛为主要表现,疼痛亦可在休息时发生。发作时或负荷后心电图可示心肌缺血、核素心肌灌注可示缺损、超声心动图可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但本病多见于女性,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不明显,疼痛症状不甚典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左心室无肥厚表现,麦角新碱试验阴性,治疗反应不稳定而预后良好,则与冠心病心绞痛不同。

(四)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 包括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风湿热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引起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等均引起心绞痛,要根据其它临床表现来进行鉴别。

(五)肋间神经痛 本病疼痛常累及1~2个肋间,但并不一定局限在前胸,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而非发作性,咳嗽、用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沿神经行径处有压痛,手臂上举活动时局部有牵拉疼痛,故与心绞痛不同。

此外,不典型的心绞痛还需与食管病变、膈疝、溃疡病、肠道疾病、颈椎病等所引起的胸、腹疼痛相鉴别。

(责编:吴洁媚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鉴别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在临床表现上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心绞痛的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可以通过舌下含氟硝酸甘油缓解症状,对于心肌梗死这种疾病使用硝酸甘油后患者的症状不能明显缓解,并且会出现异常,严重的有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心率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这种两种疾病,需要立即到医院住院治疗。

Q:心绞痛会引发什么病

你好,心绞痛会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的一种现象,会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祝你健康!

Q:非典型心肌梗死

  一、回顾“典型心肌梗死”


  本刊两年前在本栏目发表了劳大伯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的急救讨论。当时,我们结合网友来信,把“心肌梗死”的主要特点综合为:

  1剧烈而频繁的心绞痛是心肌梗死的先兆。

  2剧烈而持久的胸痛伴有昏厥和出汗是心肌梗死的典型发病表现。

  3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休克、心力衰竭、心率失常),是导致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提醒网友:心绞痛是一种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它常在冠状动脉硬化引起脉管腔狭窄,供血量减少的基础上,由运动、情绪激动、饱餐、气候急剧变化、用力大便、过度疲劳等因素诱发。尽管“剧烈而频繁的心绞痛”是心肌梗死的先兆、“剧烈而持久的胸痛伴有昏厥和出汗”是心肌梗死的典型发病表现,但并非所有的“心肌梗死”都如此“典型”。应警惕非典型心肌梗死,以免误诊而贻误抢救。


  二、不典型心肌梗死并不少见


  本次讨论的案例就是一例“不典型心肌梗死”。陆名丰经理“突然神志不清,躺倒在地,口吐白沫,四肢发冷”的情况,使不少网友产生了“误诊”,以为陆经理“属于神经系统的问题”,有的认为是“中风”,有的认为是“癫痫”……其实,陆名丰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是“心肌梗死”的一种表现。

  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心肌梗死病人并不少见。根据有关报道,在我国的心肌梗死患者中,有1/3以上的患者,其临床症状是不典型的。习惯上称它们为“不典型心肌梗死”或“非典型心肌梗死”。如果不警惕非典型心肌梗死的存在,就容易造成漏诊、误诊。

  部分网友错误地把“心绞痛”当做“心肌梗死”的必备条件,而事实上,某些“无痛型心肌梗死”仅表现为突发性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眩晕,或伴呕吐、心衰、急性肺水肿、晕厥、休克、意识丧失等,并未见到“心绞痛”的症状。陆名丰经理正是属于这一情况。由于“无痛型心肌梗死”在老年人特别多见,所以老年人出现难以解释的上述症状或不适,都应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


  三、心肌梗死的症状可多变


  “心肌梗死”常见的典型症状是激烈、持久的心前区及胸骨后疼痛,伴出汗和休克。但“心肌梗死”也有许多“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1“无痛”。没有“心绞痛”症状的心肌梗死称“无痛性心肌梗死”,多在老年人中见到。这与冠脉突然闭塞,尚未释放足量的“致痛因子”以及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有关。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10%~20%是“无痛性心肌梗死”。

  2痛的部位多变。有的“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诉是“上腹部痛”或“肩痛”或“咽喉痛”或“耳痛”或“牙痛”等等。因此,在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科室,也有可能见到“心肌梗死”的患者。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3其他系统的症状。非典型心肌梗死可以表现为呕吐、腹泻等类似胃肠炎的症状;也可以表现为头晕、抽搐、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类似脑血管病的症状。容易误诊为胃肠炎或脑血管病。一部分参加讨论的网友恰好被这些“非典型”的表现所迷惑,认为陆名丰经理患“脑血管意外”。


  四、就地应急抢救莫迟延


  “心肌梗死”的应急抢救措施是否正确,对预后有极大的影响。不正确的做法,例如“赶紧送往医院”、“扶起端坐”只能是“好心干坏事”,甚至断送了病人的生命。家庭现场急救尤其是注意“心肌梗死”时“心律失常”和“休克”带来的威胁。

  现把福建省龙岩郑郁施、山东省邹城徐健、浙江省乐清陈显飞等一批网友提出的合理意见综合如下:

  1绝对卧床休息。不能让患者随意走动、用力;对神志不清的患者也不宜随便搬动,减少患者心肌耗氧量,避免加重心律失常和休克。

  2就地有效抢救。尽快给急救中心或有抢救危重病条件的医院打电话,要求医务人员马上前来就地抢救,待心率、心律、血压稳定,脱险,才轻抬轻搬,送病人到医院继续治疗。

  3随时应急复苏。在医生来到之前,要不间断地观察病情变化,病人突然面色青紫、抽搐、大叫一声、口吐白沫、意识不清、呼吸微弱、呼吸停止、瞳孔扩大都是病情加重的表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跳骤停,发生猝死,此时,必须争分夺秒在病人胸前区重捶1~2下,然后坚持做胸外心脏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以等待医生到来,为抢救赢得时间。

  4有条件者吸入高浓度氧。尽快给病人吸入高浓度氧气,一般不少于30分钟。

  5其他有效措施。使用平时防备心绞痛的药物,如舌下含硝酸甘油片,每3~5分钟一片(一般控制在5片以内),以图减轻心肌缺血,若同时口服阿司匹林03毫克对减少梗死面积和血栓形成有显著效果;其他麻醉性药、镇静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有一些不同的“简易处理办法”,如“憋气”、“压眼球”、“诱发恶心、呕吐”等,但一般要经心电图检查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才能有针对性地使用。


  五、警惕非典型心肌梗死


  本讨论案例说到陆经理曾专程到县医院做体格检查,寻求“容易疲劳”的原因,结果“除血脂稍偏高外,血糖、血压、心电图等均属正常范围”,也就不以为意。直至有一天“突然神志不清,躺倒在地,口吐白沫,四肢发冷”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事前完全没有怀疑“心脏有毛病”的可能。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最简单最准确的检查手段。然而,不能因为一次“心电图正常”便排除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有的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初期心电图正常,但再过一段时间,也许30分钟,也许几个小时,就会出现典型的心肌梗死图形。所以要反复多次检查心电图,特别是面对没有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的患者,心须有对发生心肌梗死可能性的高度警惕,才能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正确进行治疗。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