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X线由于影像相互重叠,相邻器官或组织之间如对X线的吸收差别小,侧不能形成对比图像,一些器官组织特别是软组织构成的器官不能显影。1969年Hounsfield首先设计成计算机体层成像装置,经神经放射诊断学家Ambrose应用于临床,获得了非常满意的颅脑横断层面图像,这种呈成像方法称之为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这一成果于1972年英国放射学会学术会议上发表。Hounsfield获得1979年医学生物学奖。1974年,Ledley设计成全身CT装置,使CT的检查从颅脑扩大到全身各个解剖部位。下面就和家庭医生在线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CT的注意事项吧。
原理
CT是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对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voxel)。
扫描所得信息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射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再排列成矩阵,即数字矩阵(digital matrix),数字矩阵可存贮于磁盘或光盘中。经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analog converter)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像素(pixel),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所以,CT图像是重建图像。每个体素的X射线吸收系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算出。
CT检查的特点:
1、密度分辨力高,可直接显示X线检查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
2、检查方便、迅速而安全,只需患者不动,即可顺利完成检查,易为患者接受,且随诊方便,尤其是对于急诊病人能较快做出诊断,对争取时间抢救病人起到重要作用。此外,CT还可以对急症在短期内重复检查,有利于观察病变的演变。
3、克服了传统X线平片影像重叠,相邻器官组织密度差异不大而不能形成对比图像,软组织构成器官不能显影或显影不佳等缺点。和核素扫描及超声图像相比,CT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病变显示好,因此,病变的检查率和诊断准确率高。
4、可获得各种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X线吸收系数(或衰减系数),以行定量分析,即不仅显示出不同密度的器官、组织或病变的影像,且直接得到各自对X线吸收多少的数值即吸收系数。
5、由于图像是来自吸收系数的转换,因此,可进行图像处理,使图像的密度或灰度调节到适合观察某种组织或病变,而X线照片各部影像密度是不能调节的。
6、必要时还可以加做增强扫描,使图像更为清晰,并对某些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及显示率。目前我院使用的造影剂为非离子造影剂,安全性高。
CT检查注意事项
CT对肿瘤、肿块、出血等易于查出;但病变太小,尤其小于6毫米的病变,CT则难查出。
CT机属于放射线检查机器,所以有一定的放射线损伤,但人体所受的X线很少,每次检查所受的放射线仅比一般X光检查略高一点,一般不能引起损伤,但盲目的多次CT检查是不好的。
怀孕期间,做腹部CT检查要慎重,做其他部位检查时,也应对腹部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免X线对胎儿造成影响。
腹部检查之前不能做其它造影检查,尤其不能用钡剂行消化道造影,以免肠内残留的造影剂形成伪影,影响CT图像质量,从而导致误诊。
头部检查之前,应先照X线头颅平片和断层照片。
肝、胆、胰检查前,要先做各项化验检查,照腹部平片,胆道造影和超声检查。
肾脏检查前,应做肾盂造影和B超检查。
胸部检查前,应照胸部平片和断层照片。
脊柱检查前,要先行脊柱正侧、斜位照片等。
扫描前4小时禁食。在等待检查时,若因饥饿出现头晕、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可以饮糖水。腹部扫描前一周不吃含金属的药物,不做胃肠造影。
扫描过程中不要移动身体。
扫描中可能要用碘造影,有碘、青霉素过敏者应主动说明。 头颅扫描时要摘掉头上发夹、耳环等金属物品,眼睛闭上,不要看扫描架上的红灯,扫描部位如贴有膏药也应取下。
检查前要带上已做过的检查材料,如B超、X线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