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死亡率也居我国报告传染病的前三位。由于乙肝的传染性极强,传播途径也比较多,但是很多人没有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意识因此得上乙肝。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大约有1.2亿人。全国每年用于肝病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1000多亿元。因此,对这种疾病的预防迫在眉睫。如何预防乙肝?乙肝传染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造成的体液传播,日常生活通常是不会传染乙肝的,但是为了避免乙肝传染要注意些一些生活小细节。
专家介绍,在目前接触慢性乙肝患者中,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最明显的途径,此外,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也有可能是乙肝传染的途径。由于人们对乙肝病毒了解甚少,有许多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感染上乙肝的。其实,学习、工作等日常生活接触并不会传染乙肝,但要注意一些生活小细节,他们通常是感染乙肝的主力军。
在日常生活中,乙肝传染通常是由于人们对生活小细节的不重视引起的,如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使用未经检测乙肝指标的血液,共用剃须刀、穿耳针、纹身针、牙刷等器具都有可能会感染乙肝病毒。肝病专家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勤洗手,养成定期去医院检查习惯。此外,还要去医院接种乙肝疫苗,提高自身的免疫抗体水平,抵抗乙肝病毒。下面看看具体情况。
几个通道让乙肝有机可乘
第一点就是要知道蚊虫是乙肝传播途径之一,所以预防蚊虫叮咬是预防乙肝的头把锁。乙肝预防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
第二点是要在鲜血的时候选择正规的地方,不要让乙肝通过血液传染。这时候需要的是最灵敏的检查方法过筛输血的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乙肝病毒,防止输入人体,这事预防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三点就是注意饮食卫生,在就餐中要注意不去不卫生的小餐点就餐。在50~80%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抓到乙型炎病毒,给孩子嘴对嘴地喂食物是个坏习惯,应该制止。
第四点是防止乙肝在妈妈与宝宝之间进行传播,所以有母亲是乙肝的就要格外注意这一点。防止母婴传播的最好方法是新生儿出生后马上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产生的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肝细胞病变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情况,机体的免疫反应不同,导致乙肝患者的临床表现各有差异,具体包括:
1、无症状携带者
当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不发生免疫应答,则多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为乙肝的传染源,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或体液中乙肝病毒基因的含量呈正比关系。
2、急性肝炎经过
当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多表现为急性肝炎经过,大部分患者可彻底清除病毒而痊愈。需要注意的是,成年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约10%转为慢性。
3、慢性肝炎
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完全免疫耐受、自身免疫反应产生、HBV基因突变逃避免疫清除等情况下,可导致慢性肝炎。
4、重型肝炎
当机体处于超敏反应,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并激活补体系统以及在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内毒素等参与下,大片肝细胞坏死,发生重型肝炎。
当乙肝病毒合成的表面抗原被释放到肝细胞外膜上后,会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视,进而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开始攻击病毒,在攻击病毒的同时,也把肝细胞损伤,此时就处于乙肝的活动期。乙肝病毒活动期患者有以下症状:
1、劳动能力渐渐减退,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口干舌燥、皮肤痛痒、腹胀、腹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乏。腹胀以夜间为重,引起坐卧不安,彻夜难眠,气短发憋。
2、常感觉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时有便秘,经常有牙龈流血、鼻衄、瘀斑等流血倾向,不仅齿龈出血、鼻衄,皮肤黏膜也出现出血点。
3、经常有低热、月经失调、性功能紊乱或退化,少数乙肝患者兼有关节炎、肾炎、糖尿病、干燥综合症等体外损伤特征。
4、伴有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会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神志反常,突然兴奋多语,但语无伦次,定向、计算能力障碍者,要注意肝昏迷发生。
作为乙肝患者,不仅要在性生活中多注意疾病的传染,还应该在其他方面避免疾病的传染。乙肝不是不能治愈的疾病,患者最关键的还是应该及早的治疗,不要因为自己的忽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接触并不会造成乙肝传染,但大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在办公场所卫生,自己的办公桌椅、办公用具和公用物品要保持卫生、勤消毒。在生活上注意锻炼身体、营养均衡、劳逸结合,增强体质,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病毒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