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还有人提出非典型腺瘤(atypical adenoma)的概念,此种腺瘤细胞的丝裂活性高,Ki-67 LI>3%但p53染色多阴性。非典型腺瘤往往生长活跃,具有较强的癌变潜能。原发性垂体癌的诊断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厦影像学检查。可确立垂体肿瘤的诊断。但是,确诊垂体癌往往很困难。这是因为垂体癌和垂体腺瘤在临床表现及病理上很难鉴别。大多数垂体癌与侵袭性垂体瘤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前者反复复发,最后出现转移。有些病例在术前、术中并不能明确其恶性性质,术后很快肿瘤复发并向周围侵袭。髓后出现转移灶,始得确诊。因此,有人认为术后快速复发并向周围侵袭是垂体癌最常见的表现,如出现此种情况应想到垂体癌的可能。如病人有垂体占位且伴有良性垂体瘤少见的表现如听力下降、共济失调及运动障碍等,也应想到原发性垂体癌的可能。此外,如果垂体瘤获得良好切除,术后病人血ACTH及PRL或GH水平仍然很高,往往提示存在转移灶。
影像学无法区分原发性垂体癌和侵袭性大瘤。111In标记的奥曲肽(octreoscan)扫描对发现GH细胞癌的转移灶有帮助,用18F标记的葡萄糖(FDG)作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对查找垂体癌转移灶及随访也有帮助,用123I标记的间碘苄胍(123I-MIBG)作显像对查找垂体癌转移灶及随访也有帮助。
晚近Ksltsas等提出,在出现转移之前可根据瘤细胞的丝裂特性、增生指数(Kj-67L1)、p53染色以及微血管密度等参数判断瘤细胞的良恶性。Ki÷67为细胞周期特异的抗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计算Ki-67标记指数(Ki-67 labeling indices,Ki-67L1),该指数可反映肿瘤的增生活性。研究显示,非侵袭性原发性垂体癌的Ki-67 L1一般在3%以下,良性侵袭性垂体瘤的Ki-67 LI一般在3%~l0%,垂体癌的Ki-67 LI一般在10%以上。此外。大多数垂体癌p53免疫染色阳性。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可反映肿瘤的血管丰富程度,垂体癌的微血管密度高于垂体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