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脱位是指先天畸形、创伤、退变、肿瘤、感染炎症和手术等因素造成的寰椎与枢椎(第一和第二颈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发生关节功能障碍和/或神经压迫的病理改变。那么,寰枢椎脱位的病因是什么?
(一)发病原因
寰枢椎脱位的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外伤性及充血性三类,先天性寰枢椎脱位主要是由于枢椎齿状突发育障碍和(或)寰椎横韧带的不健全,这是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病理基础改变。
(二)发病机制
枢椎齿状突在寰椎前弓与横韧带之间为一枢轴,在胚胎发育6个月时,齿状突根部出现2个侧位骨化中心,在出生时这2个骨化中心融合成1个骨柱,在婴儿2岁时齿状突尖的骨化中心出现,在齿状突根与枢椎体间有软骨盘,到12岁及青春期,齿状突根与椎体,齿状突根与尖即逐渐融合,若在胚胎时第4枕节第1颈节的中胚叶细胞停止移行,即可导致齿状突的发育障碍或不融合,齿状突的发育畸形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齿状突骨:即齿状突未与枢椎椎体融合。
2。终末骨:即齿状突尖未与齿状突根相融合。
3。齿状突不发育:即齿状突缺如。
4。齿状突基底发育不全:即仅有齿状突尖。
5。齿状突尖不发育:即仅有一短的齿状突根。
齿状突未能与椎体融合或太短,这一病理改变使寰椎在枢椎上不够稳定,即使头部轻微外伤或头颈部过度活动造成反复损伤,也可逐渐发生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尤其是在寰枕融合畸形中,更易发生寰枢脱位,这是因为寰枕关节的伸屈活动丧失,此种活动转移到寰枢关节,从而增加了寰椎横韧带的紧张度,逐渐使之拉长松弛,久而久之,造成寰枢关节不稳定,加之头部重力的影响,发生寰枢脱位或半脱位,由于未融合的齿状突多随椎前弓而移动,因此前脱位较多见,后脱位较少。
充血性寰枢椎脱位又称自发性寰枢椎脱位,常继发于颈部炎症之后,如咽喉部炎症充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多见于13岁以前的小儿,成人亦可发生,这种脱位可以是单侧,也可为双侧,充血性寰枢椎脱位为后天性的,在此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