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胃肠炎是什么?病毒性胃肠炎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与急性胃肠炎有关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较多的是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类病毒。那么病毒性胃肠炎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呢?
预防
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对病人粪便应消毒处理;重视水源及食物卫生,餐具中进行消毒;婴儿室应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应提倡母乳喂养婴儿;对6--24月龄幼儿口服含各型轮状病毒的减毒疫苗,可刺激局部产生IgA抗体,为目前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护理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消化道隔离。
2、病初根据医嘱禁食;开始进食后渐加饮食。
3、输液时,切实掌握滴速,按时完成预定的液量;输液过程中,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4、观察大便次数、量和性质,及时留取大便标本送检。
5、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湿布擦拭并涂以油剂,预防红臀。
预防
儿童胃肠功能薄弱,通过食物和食具等容易感染病毒性胃肠炎等疾病。病毒性胃肠炎有哪些症状? 儿童感染病毒性胃肠炎,1~2天即可发病。开始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发烧、咽红、咳嗽和流鼻涕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接着便出现腹泄,每日腹泄5~6次,多则10~20次。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带酸臭味,因含胆汁较少,大便颜色较淡,故又称“白色腹泄”。
胃肠专家介绍说,病毒性胃肠炎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泄,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 患儿常伴呕吐、腹痛等症状。由于腹泄带来水分和盐分的大量丢失,而造成病儿脱水和酸中毒。 病毒性肠胃炎用抗菌素治疗无效,应补足液体和用中药治疗。可用黄根黄连汤或青蒿20克,每日一剂,分两次煎服,并给患儿喂适量小苏打、精盐葡萄糖水。还应控制饮食,重者禁食6~12小时,以后渐渐由少到多,由稀到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