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脑中风的风险高

转载 05月04日 来源:浙江在线健康网

1611年,47岁的莎士比亚写下这样一段话:我的身体在颤抖,我的心在疯狂地舞动,但这并没有引起我的快乐。这段描述,被医学专家认定是房颤。5年后,莎士比亚死于脑中风,这是房颤最容易导致的危险之一,也是很多病人想象不到的一种风险。

今年72岁的赵先生,查出房颤6年多了,虽然经历了两次中风,但都捡回了一命。日前,他在浙医二院接受了我省首例左心耳封堵术,就可以有效防止中风的再发生了。前天上午,记者见到老赵时,离手术结束还不到24小时,他已经能自己下床走动,胸口也不那么闷了。

左心耳像个小港湾

很容易形成血栓

为老赵做手术的是浙医二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血管病学科带头人王建安教授带领的团队。王建安教授介绍:这是一项处于国际前沿的微创手术,我们给患者左心耳塞上了塞子,血液流不进去,也就不用担心血栓形成。

赵先生这次去医院治疗,是因为中风影响了视力。就诊时,医生告诉他,他突发中风很可能跟他的心脏病有关,医生估计每年有5%的房颤病人会遭遇这样的事故,但是如果能提前治疗,不让血栓形成就可以避免这种风险。

“我醒来时,医生还问我,知道自己在哪里吗?做什么手术吗?我都晓得,我在浙二心脏介入中心,做的手术叫左心耳封堵术。”老赵说,自己真幸运。他和另一位房颤患者,成为我省最早接受这种新手术的两位病人。

“所谓房颤,就是心房不规则的颤动,这种颤动,不像正常跳动那么有力,所以房颤发生时,血流速度会变慢。”王建安说,左心耳的结构有点像葫芦,开口小,肚子大,所以很容易在这里形成栓塞。

他解释说,左心耳是心脏里一个血液流动的支流,但是个死胡同;如果心脏跳动正常,血液可以顺利回流;当出现房颤时,流进心耳的血液就没法回流,长期滞留在心耳内。

就像一个静静的港湾,因为没有活水流动,垃圾很容易堆积一样,长期滞留在心耳的血液,很容易凝结成血块。因为左心耳特殊的解剖结构,这里更容易形成栓塞。

王教授的手术助手樊医生告诉记者,有些人的左心耳像个耷拉下来的袜子,还有鸡翅型、菜花型的,都是血栓容易形成的结构。

“这些血块会随着血液的流动,掉到其他地方去,最危险的就是脑部,引起中风;也可能掉到肾动脉、甚至下肢动脉。”樊医生告诉记者,有个病人的血栓掉到了大腿根附近的动脉里,最后只能截肢了。

套个小帽子

预防血栓形成

为什么这样的手术可以预防中风呢?

在老赵的病房外,樊医生调出手术录像,向记者还原了这场手术。

手术当天,王建安在老赵的右腿的静脉,开了一个圆珠笔大小的口子,一根导管通过这个孔,插进股静脉里,通到心脏里。

“你看,这根导管,像不像猪尾巴。”樊医生指着导管说,这样打个弯,尖尖头不在最前面,就可以避免心耳壁不小心被戳破。

通过这个通道,用于封堵心耳的封堵器被送到左心耳附近。因为左心耳壁非常薄,医生操作要非常小心,真的比绣花还细心。

下一步,是寻找合适的位置,然后释放封堵器。封堵器外面有个鞘,上面有标记环,医生可以用它来判断心耳的位置和深度。

樊医生解释说,鞘退出之后,封堵器就会像伞一样打开,伞架是钛合金的,跟人体组织很友好,而且上面有10个倒刺,可以钩在心耳壁上,防止脱落;伞面是一层纤维膜,可以像帽子一样扣在心耳的口子上。

手术到这里,就算成功一大半了。打入造影剂,可以看到“帽子”非常完美的堵住了开口,血液不会灌到心耳里面。

血流不进去,心耳会不会受影响呢?“这个不用担心,因为心耳壁的血供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它不会萎缩也不会坏死。”樊医生说。

老赵是在12:30推进手术室的,离开手术室的时间是下午4:19。他告诉记者,麻醉醒来,他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医生们在讨论,手术很成功。他听了心里真当高兴。

来源•浙江在线健康网


>>>推荐阅读>>>

预防冠心病:减压锻炼不抽烟

脑中风的易发人群是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的饮食疗法8则

(责编:邱若菲 )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