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心梗患者没有先兆

家庭医生在线 12月21日

近来上海天气骤冷,史无前例地提前进入了冬天,气候的突变“打击”了不少心血管病病人,发生心肌梗死的人数有所上升。众所周知,心肌梗死会引起猝死,因此如何能在早期对其进行预防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已经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更要注重预防心梗的发生。为此,记者采访了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方唯一教授,请他传授一些预防心梗发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心梗有何先兆症状?

方教授说,心肌梗死分很多情况,初次发生心梗的人大概有1/3的人没有任何先兆。多见于一些中青年,没有任何征兆。有些人在喝酒,或者是在简单的工作过程中或者情绪紧张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心痛。只不过他们可能存在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尤其见于有冠心病家族史、有肥胖的、糖尿病的人。这些病人,或者有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没有发现。

另外绝大部分发生心梗的人有先兆,特别是过去有心绞痛或者过去有心律失常等的人都是有先兆的。心梗发病时间有长有短。有些人是几分钟,有些人是半小时,发病时间不会很长。但是有冠心病的人易发生,如白天比较劳累的时候,到了晚上就会出现胸痛胸闷,心律不齐、心绞痛等。

所以对于已有心血管病的人来说在有胸部不适、隐痛、疲劳这些感觉的时候更要提防心梗。

诊断冠心病要有几个前提:

第一个是有血管的机制,第二个是有诱因,第三个是否有典型症状,第四个是有缓解方式(吃药,有的坐下来休息两分钟就能缓解)。还有诊断冠心病要有客观依据,如心电图的改变,心肌酶的升高。

心梗发生有几大诱因:

诱因一:运动/活动

运动/活动本身就能诱发心梗,因为冠心病血管有狭窄的,运动时血管储备就不够了,运动时易心肌缺血,就容易发生心绞痛。

预防方法:

有人可能会问有了冠心病是否就不应该运动了呢?其实不然,有了冠心病不等于不可以运动,而且运动本身可以帮助锻炼心脏的耐缺血能力和耐量。但是冠心病患者运动更要讲究科学性。冠心病病人要求是在无缺血症状和缺血依据的情况下运动。有些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感觉,但其实可能存在很重的缺血情况。因此运动前最好是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一个运动测试。看多大运动量的时候心脏是没有缺血,还可以耐受的,从而制定这样的一个标准,帮助自己掌握。比如爬楼,可以爬几楼是比较安全的,如果家在五楼,而患者本身只能爬两层楼,多爬一层心脏就负担不了了,那么根据这样的一个标准,患者可以在爬到二楼的时候歇歇再上去,这样比较安全。冠心病病人运动要在不发生心肌缺血的客观状况下循序渐进。

另外有条件的户外运动要比户内运动好,冠心病病人要进行有氧的运动,在户外运动氧气更新鲜更充分,人的身心也更平和一些。运动时最好有人陪着,这样发生意外时可以帮助你实施抢救。运动时一定要备应急药在身上,可以进行自救,也可以在运动前先吃上些长效扩血管的药物,如硝酸脂类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先服上一粒,让神经先稳定下,血管处于比较好的扩张状态,这样就会减轻心脏的负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总的来说有冠心病的病人不主张剧烈运动和超负荷运动。

诱因二:情绪激动

情绪也是一个重要诱因,比如有些人易怒,一生气心跳就加快,增加心脏负担。

预防方法:

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于老年人来说多参加社区活动,培养兴趣。对于年轻人来说,不要处处斤斤计较,保持一个开朗愉快的心情,特别是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不顺的时候,更要学会坦然面对。

诱因三:气候突变

气候变化,有的冠心病人在病情很不稳定的情况下,心梗会发生在半夜。冠心病的病人一定要关心气候变化,秋冬季交换或者春夏季交换的时候,气候的反差很大,温度湿度的反差很大,人就会骤冷,骤冷就要代谢来调节,β受体、周围神经都处于高度亢奋状态,这种调节会使心脏运动加快,就可以诱发冠心病。心脏承受不了这种运动,斑块就要破裂,血管收缩痉挛,心跳加快,血管储备又不够,痉挛还可以诱发血管斑块的破裂,血栓的形成。因此告诫所有冠心病的病人,在气候发生变化的时候,尤其是在冬天,一定注意减少户外运动,注重保暖。另外,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在冬天,蔬菜水果都要多吃,可以帮助调节血管功能。

另外,吸烟喝酒也会诱发冠心病。

来源·爱爱医

>>>推荐阅读>>>

冠心病的4个认识误区

脑中风患病的早期症状

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


(责编:郭睿璇 )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