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如何预防产程延长

家庭医生在线 2014/1/4 5:52:25

如何预防产程延长呢?分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是有危害的。在这里,小编要介绍的是产程延长的危害。不过,即将分娩的准妈妈不必过于紧张,因为产程延长是可以避免的哦。

产程延长的危害

子宫破裂。因为由于产程过长,子宫不断收缩,子宫的肌肉会被拉得很长、很薄,就有可能发生子宫破裂的危险。

胎儿死亡。胎儿在子宫内长时间受到宫缩的挤压,可能会导致胎儿的血液循环有短时间的中断,造成胎儿缺氧,或者会令新生儿呼吸困难,或者甚至会令胎儿死亡。

产后出血。经过长时间的分娩,产妇会十分疲惫,甚至衰竭,因而可能会造成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

母婴感染。产程过长,也可能会使新生儿感染肺炎、败血症,产妇子宫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产妇痛苦。因为胎头前面很长时间的压在产妇的膀胱、尿道处,后面压迫直肠,会导致膀胱、尿道、直肠等地方血液循环不好,给产妇带来很大的痛苦。

接下来,就来看看如何避免产程延长吧。

产程延长的预防方法

分娩的时候由家人陪伴。分娩期间,家人的陪伴是很重要的,家人可以陪产妇说说话,分散她的注意力,降低产妇的害怕情绪。

听从助产士的指导。怎样使劲儿要听从助产士的提示,宫缩不严重的时候要深呼吸,以减轻疼痛;宫缩的时候要随着宝宝一起使劲。能够忍住的话就不要大吼大叫,因为那样会让你没力气。不要害羞,想想着快点让宝宝出来。

适当采取让产妇放松的措施。在分娩过程中,由家人或者助产士触摸产妇的紧张部位,指导她放松,要反复鼓励产妇,并且告诉她进展情况。或者给产妇说一些笑话,放些轻松的音乐等助产妇放轻松心情。

产前多走动走动,适当锻炼身体,掌握好适合自己的分娩姿势。分娩时放宽心情,不要太过紧张,也不要害怕。

想要避免产程延长,就要做到以上几点哦。

(责编:张琴琴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宫缩乏力的症状有哪些

宫缩乏力:宫缩乏力的临床表现:1.协调性宫缩乏力(低张性宫缩乏力)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内压力低,小于2.0kPa(15mmHg),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2次/10分钟。当子宫收缩达极期时,子宫体不隆起和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产程延长或停滞。由于宫腔内压力低,对胎儿影响不大。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高张性宫缩乏力)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的兴奋点来自子宫的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中段或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表现为子宫收缩不协调,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不能使胎先露部下降,属无效宫缩。产妇自觉下腹部持续疼痛、拒按,烦躁不安,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肠胀气,尿潴留;胎儿一胎盘循环障碍,可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检查:下腹部有压痛,胎位触不清,胎心不规律,宫口扩张缓慢或不扩张,胎先露部下降延缓或停滞,产程延长。3.宫缩乏力的产程曲线异常宫缩乏力导致产程异常主要有以下7种:(1)潜伏期延长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至宫颈口扩张3cm称为潜伏期。初产妇潜伏期正常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潜伏期延长。(2)活跃期延长从宫口扩张3cm开始至宫口开全称活跃期。初产妇活跃期正常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超过8小时称活跃期延长。(3)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达2小时以上,称活跃期停滞。(4)宫缩乏力的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2个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称第二产程延长。(5)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达1小时胎头下降无进展,称第二产程停滞。(6)胎头下降延缓活跃期晚期至宫口扩张9~10cm,胎头下降速度每小时少于1cm,称胎头下降延缓。(7)胎头下降停滞活跃期晚期胎头停留在原处不下降达1小时以上,称胎头下降停滞。以上7种产程进展异常,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存在。总产程超过24小时称滞产。

Q:顺产与难产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你好,顺产宝宝,
第一产程不超过24小时,
第二产程不超过四个小时,难产一般是由于头盆不称,
第二产程延长,或者第一产程延长,很容易导致宝宝宫内缺氧,不但能够影响正常分娩,并且还会导致宝宝宫内缺氧,或者影响胎儿生命,或者引起脑瘫,所以建议你一定要听医生的建议,让剖腹产的时候及时剖腹产。

Q:顺产与难产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你好,顺产宝宝,
第一产程不超过24小时,
第二产程不超过四个小时,难产一般是由于头盆不称,
第二产程延长,或者第一产程延长,很容易导致宝宝宫内缺氧,不但能够影响正常分娩,并且还会导致宝宝宫内缺氧,或者影响胎儿生命,或者引起脑瘫,所以建议你一定要听医生的建议,让剖腹产的时候及时剖腹产。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