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是一味地寻找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却不尝试去了解自己的关节炎的病理到底是什么,导致一番寻觅过后才发现自己对自己的关节炎还是一无所知,没有办法对症下药。了解风湿性关节炎的具体病理,有利于关节炎患者对症下药,同时了解现代医疗对风湿性关节炎的医疗程度,学会就理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看法
风湿性关节炎为风湿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与A组溶血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
风湿性关节炎为风湿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与A组溶血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该病起病较急,受累关节以大关节为主,开始侵及下肢关节者占85%,膝和踝关节最为常见,其次为肩、肘和腕,手足的小关节少见。关节病变呈多发性和游走性,关节局部炎症明显,表现有红、肿、热、痛、压痛及活动受限,持续时间不长,常在数日内自行消退,关节炎症急性期常伴有发热、咽痛、心慌、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增高等表现。
中医认为、生活工作条件、气候因素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病变部位多在筋肉肢节,亦可累及内脏。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疏,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气候骤变,寒暑不时,或严寒之地,失之保暖,或久居寒湿,衣食失调,或冲风冒雨,汗出入水或水上作业等,均为导致本病的主要外因条件。风寒湿邪流注关节,痹阻气血,则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若外邪闭遏阳气,风寒湿郁久化热,则可见局部灼热红肿。其中,以风胜者痛处游走不定,时在肩肘,时在膝踝或左右不定;以寒胜者则冷痛剧烈,甚如刀割;以湿胜者则疼痛重着而有定处。如果治疗不积极、不合理、不彻底或长期居住潮湿、拥挤、寒冷的环境中,可导致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防止链球菌感染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另外,坚持体育锻炼,注意适应气候寒温变化,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久居寒湿之地,清除慢性病灶,饮食要节制、清淡,不偏嗜,正确对待食补和药补。急性期不宜进辛辣刺激的食物,少食生冷瓜果及虾、蟹、竹笋之类。得了风湿性关节炎不要盲目应用激素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发展历史
3000多年以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风湿病学所包括的疾病逐渐增多,人们对此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疾病分类,到目前为止风湿病已包括十大类100余种疾病。这类疾病可损害机体各个系统,临床表现往往为多系统受累,病情表现复杂,如无坚实的风湿病学基础,极易延误诊断或被误诊误治。现代医学证明风湿性疾病与免疫学密切相关,基础免疫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风湿性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进展。有人断言,21世纪在生物科学领域中将是免疫学的时代,相信随着基础免疫学的发展,风湿病学也将会迎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中国的风湿病学起步较晚,最初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至少相差50年。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一些医院相继成立了风湿病学专科,一些医师开始进行风湿病学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他们不懈的艰苦努力下,中国风湿病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走过了几个历史阶段。在某些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现在中国的风湿病学在亚太地区,甚至在世界上都日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尽管如此,中国的风湿病学仍相当落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医务工作者和医务行政管理部门对风湿病认识观念的落后。许多人认为风湿病学就是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因此只要有关节痛者就查类风湿因子和抗链球菌溶血O(俗称抗链O),简单的归类诊断为关节痛加类风湿因子阳性为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痛加抗链O阳性为风湿性关节炎,以至延误诊断和误诊误治的病人大有人在。事实上风湿病学是一个学科而不是一个病种。在这个领域中,虽然有许多是罕见病,但也有许多常见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这些疾病时刻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根据流行病调查仅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就达400万~500万,强直性脊柱炎200万~300万,系统性红斑狼疮100万,骨性关节炎则有近亿人口。有统计资料显示,在西方国家造成劳动能力丧失的第一位疾病就是骨关节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一生中要承受着5D的困扰,即痛苦(discomfort)、功能丧失(Disability)、药物中毒(Drug toxicity)、经济损失(Dollarloss)和死亡(Death)。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至2010年为国际骨关节病10年,目的就是提醒人们重视骨和关节疾病,督促各国政府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