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跟骨骨折应该怎么治疗呢?
中医治疗:
(一)治疗方法:
1。跟骨骨折无移位或移位不多又未影响跟骨结节角、未波及跟距关节面的及跟骨体增宽不明显者,早期采用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的中药外敷,局部制动,扶拐不负重行走3~4周即可。
2。有移位的跟骨骨折,可作手法复位,夹板固定。
3。手法复位不成功者,可作金针拨骨术,经皮穿针固定术。
4。跟骨骨折后期,如疼痛较重,经非手术方法治疗,症状不减者,可酌情作跟距关节或三关节融合术。
(二)、复位手法:整复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伤后24~48小时内进行,否则可能因局部肿胀严重或张力性水泡而使手法复位难以进行。
(三)、固定方法:无移位骨折一般不作固定。载距突骨折、跟骨前端骨折,仅用石膏托固定患足于中立位4~6周。对于跟骨结节关节角有影响的骨折,可用夹板固定:跟骨两侧各置一棒形纸垫,用小腿两侧弧形夹板作超踝关节固定,前面用一弓形夹板维持患足于跖屈位,小腿后侧弓形板夹板作超踝关节固定,前面用一弓形夹板维持患足于跖屈位,小腿后侧弓形板下端抵于跟骨结节之上缘,足底放一平足垫。一般固定6~8周。此种固定适用于跟骨结节横形骨折、接近跟距关节骨折及波及跟距关节而未用钢针固定者。如用钢针固定,可采用长腿石膏靴屈膝、足跖屈,4周后去钢针,改用短腿石膏靴再固定4周。
(四)、练功活动:复位后即作膝及足趾屈伸活动。一般骨折,固定6~周,扶双拐不负重行走,锻炼足部活动。波及关节面骨折而关节面塌陷粉碎明显者,2周后不负重下地活动,利用夹板固定期间的足部活动,通过关节的自行模造作用而恢复部分关节功能。
(五)、药物治疗:按骨折三期用药,早期加用利水祛风药如木通、防风等以加速祛风消肿。解除外固定后加强熏洗。
西医治疗:
(一)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无移位的跟骨骨折:包括骨折线通向关节者,用小腿石膏托制动4~6周。待临床愈合后即拆除石膏,用弹性绷带包扎,促进肿胀消退。同时作功能锻炼。但下地行走不宜过早,一般在伤后12周以后。
(2)有移位的骨折:如跟骨纵行裂开,跟骨结节撕脱骨折和跟骨载距突骨折等。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然后用小腿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后结节骨折需固定于跖屈位。
(3)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严重压缩粉碎性骨折:采用功能疗法。即休息3~5天后用弹性绷带包扎局部,再作功能锻炼,同时辅以理疗按摩等。
2。手术治疗
适应症包括:1)后关节面移位骨折,一般认为Sanders分类中的2部分及3部分移位骨折,总之移位超过3mm者。2)跟距角<10。或完全消失3)跟骨严重畸形者。4)严重粉碎骨折。
手术方式包括闭合或小切口辅助复位外固定、有或无关节镜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和经典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种术式,术中应行透视以确认骨折复位和固定的效果。微创技术应用于跟骨骨折,旨在避免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所出现的伤口或软组织相关并发症,但其在关节面复位准确度方面弱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仍是跟骨骨折治疗的金标准,适用于无法通过微创术式复位的、伴有复杂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病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最好的恢复跟骨小关节正常解剖和形态的术式,有内侧、外侧和内外侧联合等三种入路。
上述为跟骨骨折治疗的一般原则,治疗方法不易统一,跟骨解剖结构复杂,骨折类型较多,目前尚无法对每种类型骨折确定一种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无论手术与否,石膏固定期间均应作股四头肌及足趾的主动活动。拆石膏后骨折已愈合或关节已融合,更应积极锻炼踝关节及足部功能,包括器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