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病变轻重不等,从明显的肾动脉狭窄至临床上查不出来的肾动脉小支病变。狭窄严重者可引起肾灌流损害,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导致钠水潴留、细胞外液容量增加、高血压和肾衰等。 肾动脉狭窄可通过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失败、多分支狭窄或狭窄远端有动脉瘤形成及肾动脉起始部狭窄等情况可用手术治疗。β受体阻断药如美托洛尔和α受体阻断药等降压药的使用。
肾血管介入治疗
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主蛋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肾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YRAS)。Gruntzing1974年发明了双腔气囊导管,1978年首次将经皮腔内气囊扩张术应用于肾动脉狭窄。术者在x线透视引导下,从股静脉经皮穿刺,将带气囊的导管直接送入狭窄的肾动脉处,然后加压使球囊扩张数次,直到狭窄的两端压力差消失,狭窄的部分被满意扩张。PTA术前常规服用钙通道阻滞药以预防肾血管痉挛,术中肝素抗凝,术后服用阿司匹林100~150mg/d,持续半年或更长时间,以防止血栓形成。于PTA术后4~6小时,血压应下降到最低水平,如血压下降不足15%,则视为手术失败。PTA术后并发症约3%-10%,主要为穿刺部位出血、损伤动脉致血管穿孔或破裂、肾动脉壁斑块破裂出血豉血栓形成或栓塞、发生急性肾梗死以及肾功能急剧恶化等。
单纯球囊扩张手术成功率相对较低,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高,并难以处理肾动脉开口处病变。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血管介入治疗已由最初单纯球囊扩张发展到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植入或直接支架植人等。支架的品质也不断提高。血管介入治疗临床应用范围扩大,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包括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者)及肾动脉开口处狭窄病变。目前血管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的技术成功率可达95%以上,高血压控制率约60%,肾功能改善率15%~50%。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为25%-33%,主要原因有新生内膜增生、扩张后的动脉弹性回缩及动脉粥样硬化再发。
外科手术
根据病情可考虑采用血管重建术或自体肾移植术若患侧肾脏明显萎缩肾功能严重受损或丧失,或肾动脉分支广泛病变可考虑行肾切除术对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手术与肾动脉成形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药物治疗
对于不适合上述介入性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本病对一般降压药物反应不佳,可用β-受体阻滞药及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功能肾(自然或人工移植)属于绝对禁忌证。对单侧肾动脉狭窄所致的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可考虑用转换酶抑制剂。单侧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用AECI,虽可使狭窄一侧肾血流压减少,GFR下降,但健侧肾血流增加GFR增加。由于对全身性AngⅡ与肾内AngⅡ阻断,使肾钠排除明显增加,对侧肾压力-利钠作用明显恢复,细胞外液与血管内血容量恢复正常,血压下降,但用药期间也应注意肾功改变。
肾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案
肾动脉成形术(PTRA) 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1)指征:
①高血压,若上肢血压测不出,则参考下肢血压水平;
②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管腔狭窄大于50%,不伴明显肾萎缩者;
③肾动脉狭窄远近端收缩压差大于30mmHg 或平均压差大于20mmHg 者;
④单侧肾动脉狭窄RVRP≥1.5 和健侧肾静脉PRA/远端下腔静脉PRA<1.3;
⑤肾动脉无钙化者;
⑥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对上述各项指标应从造影形态及功能两个方面综合分析,方能正确选择扩张指征。若肾动脉开口完全阻塞或其远端分支有多发狭窄或缺血侧肾脏重度萎缩者,则不宜做PTRA。
(2)治疗:治疗目的在于纠正肾血管性高血压,防止肾功能衰竭。扩张术的疗效与病因有密切关系,以肾动脉纤维肌结构不良疗效最佳,痊愈或改善者达95.5%,其次为大动脉炎84%,动脉粥样硬化仅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