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有哪些?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为充血,耳聋,耳鸣,耳痛,发炎,腹泻,高热,惊厥,拒食外耳道狭窄等。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
根据病史和体征,成人诊断较易,小儿则较困难,一是缺乏耳症状史,表现为严重的胃肠道反应,二是小儿外耳道狭窄,鼓膜不易查见。如遇小儿高热,适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发生,常有摇头抓耳动作,应想及此病。首先应检查有无咽部感染和萌牙现象,耳区有无压痛和肿大淋巴结。小儿鼓膜肥厚,其光锥和充血很难查见,即使轻度充血也可能是哭闹过久和萌牙期的反应,必要时应进行鼓室穿刺鉴别。
开始咽鼓管粘膜发炎,咽口阻塞,鼓室内氧被吸收变成负压,鼓室大量渗液,成为细菌培养基,细菌进入大量繁殖。早期鼓膜内陷,暗灰色,继而充血外凸,动脉被压血流阻断,鼓膜中央坏死穿破流脓。从感染到鼓膜穿孔流脓,一般需5~7天,个别细菌毒性较强,2~3日即破溃流脓。
【具体症状】
(1)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婴幼儿可表现为高热、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甚至出现惊厥。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小儿症状消退速度稍慢。
(2)耳痛: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部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溢脓后迅速减轻。在婴幼儿常表现为哭闹、抓耳、拒食等症。
(3)听力减退及耳鸣: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渐降,伴耳鸣。耳痛剧烈者,耳聋可被忽略。偶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减轻。
(4)流脓:鼓膜穿孔后耳内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水脓样,以后变为脓性分泌物。
(5)耳漏:鼓膜穿孔后耳内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水样,以后变为黏脓或纯脓。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症状及检查所见将其分为以下五期:
1)早期(卡他期):中耳黏膜充血水肿、咽鼓管咽口阻塞,鼓室内负压形成、鼓室黏膜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鼓室内有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自觉耳堵塞感、轻度听力减退和轻微耳痛,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检查示鼓膜松弛部充血、紧张部周边及锤骨柄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特别是小儿,常被忽视。
2)中期(化脓期):病变进展,鼓室内压力继续增加,使鼓膜毛细血管受压,造成局部贫血及小静脉血栓形成,鼓室内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坏死,大量积脓,鼓膜终致穿孔,脓液经穿孔排出。临床表现于鼓膜临近穿孔前呈现耳内剧烈跳痛,一旦穿孔耳内出现流脓,疼痛减轻,体温下降,听力可有好转。检查可见外耳道内有多量黏脓分泌物,鼓膜穿孔常位于紧张部前下方,多为针尖大小,或由于穿孔处黏膜肿胀,而仅表现为一搏动性小亮点、鼓膜仍红肿增厚。
3)晚期(穿孔期):化脓病变由鼓室波及乳突全部气房,由于黏膜肿胀及黏稠分泌物积存,可致鼓窦入口完全阻塞,妨碍乳突充分引流,乳突气房内充满水肿、肉芽性黏膜及脓性分泌物,而致压力增加,使气房骨隔及周围骨板渐被吸收,形成融合性乳突炎,并可向周围扩展引起并发症。临床表现于耳流脓后症状无缓解,或缓解后发热及耳痛又复加重,小儿可伴高热惊厥,或全身中毒症状,精神食欲欠佳等。检查可见耳后鼓窦区乳突皮质有压痛或肿胀,外耳道后上壁塌陷,鼓膜表现与前述相同,或由于外耳道后上壁下塌及松弛部高度红肿膨隆,而影响全部鼓膜观察,耳道内常有多量脓性分泌物,有并发症发生时,可表现有骨膜下脓肿、面瘫、眩晕、脓毒血症及脑膜炎等。
4)恢复期:鼓膜穿孔引流通畅后,炎症逐渐消退,鼓室黏膜恢复正常,耳流脓逐渐消失,小的穿孔可自行修复。检查示可见鼓膜紧张部小穿孔,外耳道内有脓性分泌物或干燥。急性传染病并发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变可深达骨质,称急性坏死性中耳炎,表现脓臭、鼓膜大穿孔。病变可迁延为慢性。
5)迁延期:急性发作后,患者可能进入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即使没有急性感染存在,如鼓膜已穿孔者,仍可见到中耳潮湿和少量分泌物,部分鼓膜无穿孔者,仍可反复发作中耳渗出,演变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