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大多年迈,免疫力下降,会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专家表示,如果能够早点发现并进行干预的话,会对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治疗更有效果,那么,如何在发病早期就发现这种疾病的存在呢?我们需要对大疱性类天疱疮做一个了解,接下来就来看看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特点和诊断要点吧!
一般认为,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由表皮基底细胞产生。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有二个,BPAG1是细胞内蛋白,是构成半桥粒的主要成份,分子量为230KD;BPAG2 是一个跨膜蛋白,分子量180KD,BPAG2跨越基底细胞浆膜,细胞外部分为胶原结构。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与血清抗体结合导致基底膜在透明板部位的分离,临床上出现有表皮下疱。由于BPAG1位于细胞内,而BPAG2主要抗原决定蔟位于细胞外的胶原区段,因此BPAG2在发病中的作用较BPAG1更重要。这是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免疫学特点,那么,医学上是如何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呢?
皮肤损害以张力性水疱与水疱不易破裂为特征,口腔则较少受累,皮肤黏膜水疱尼氏征阴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上皮与结缔组织之间有裂隙或水疱,多为上皮下疱,无棘层松解,结缔组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可见基底膜区有一连续线状的荧光带,主要是IgG的沉积。间接免疫荧光法也可测出抗基底膜抗体,有70%-80%的患者血清中抗体效价高,对诊断有意义。
专家建议,一旦怀疑自己患上大疱性类天疱疮,应道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治疗,切不可自行诊断自行用药,以免用错药物导致病情加重。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