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釉细胞瘤男女发病率相近,发病年龄范围很广,多数病例诊断时患者年龄为30-60岁,20岁以下患者少见。一般好发于下颌骨,多位于磨牙区和升支部,发生于上颌骨较少。
A-S/M,特发于颌骨,极少数发生于鼻腔和上颌窦,约80%发生于下颌骨,其中下颌磨牙区和下颌升支部为最常见发病部位;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平均病程6年左右。早期无自觉症状,后期因体积增大致颌骨膨胀,多向唇颊侧发展,压迫性生长可引起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以及病理性骨折。上颌骨的成釉细胞瘤增大时可波及鼻腔发生鼻塞,侵入上颌窦并波及眼眶、鼻泪管时可使眼球移位、流泪及复视。下颌骨的成釉细胞瘤增长时,骨质受压吸收变薄,扪之可有乒乓样感。当肿瘤侵犯牙槽突引起牙松动、移位、脱落;侵犯下牙槽神经时会出现下唇及颊部麻木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以突破骨皮质进入软组织而引起张口困难、吞咽、咀嚼和呼吸障碍;继发感染时,有疼痛感;上颌骨的成釉细胞瘤可因其侵犯邻近结构而出现鼻塞。穿刺时可抽出黄色、黄褐色液体,可含胆固醇结晶。肿物覆盖黏膜一般光滑而无特殊改变,偶见对颌牙咬痕,肿瘤区可出现牙松动、移位或脱落。少数病例可继发感染,肿瘤局部自溃烂处向外生长,并出现疼痛。眼球突出,移位及流泪。
A-E/P,发生于承牙区的牙龈或无牙颌的牙槽粘膜,为一无痛性、坚实的、外生性肿物,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或呈乳头状。除肿瘤压迫造成的牙槽嵴浅表性吸收外,显著的骨受累很少见。
A-D,目前没有骨外型A-D的报道,临床主诉主要是颌骨无痛性肿胀。X线片上,约50%的A-D表现为斑驳的透射/阻射杂影,边界不清,提示纤维-骨性病变;还可能发生牙根吸收和成骨。
A-U,多见于青年人,年龄在10~2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岁左右,好发于下颌磨牙区。近80%的病例与未萌的下颌第三磨牙相关。X线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单房透射影,常位于牙冠,可能发生牙根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