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膜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病理基础是腹膜壁层和(或)脏层因各种原因受到刺激或损害发生急性炎性反应,多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物理损伤所引起。急性腹膜炎发病原因如下文。
急性腹膜炎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⑴按病因可分为细菌性腹膜炎和非细菌性腹膜炎。非菌性腹膜炎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急性胰腺炎等引起的胃液、肠液、胰液等漏入腹腔刺激腹膜而引起。但如病变持续不愈,则2~3日后亦多继发细菌感染而与细菌性腹膜炎无异。
⑵按临床经过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⑶按炎症的范围可分为弥漫性腹膜炎和局限性腹膜炎。
⑷按发病机制可分为继发性腹膜炎和原发性腹膜炎。腹膜炎中绝大多数为继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少见,其腹腔内原无病变,病菌由腹外病灶经血行或淋巴播散而感染腹膜,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及婴幼儿病例中。
急性腹膜炎发病原因
(一)继发性腹膜炎
⑴腹内脏器的急性穿孔与破裂:是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原因。空腔脏器穿孔往往因溃疡或坏疽性病变进展而突然发生,例如,急性阑尾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胆囊炎、伤寒溃疡、胃或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肠结核、阿米巴肠病、憩室炎等穿孔而导致急性腹膜炎。实质脏器例如肝、脾,也可因脓肿或癌肿而发生破裂。
⑵腹内脏器急性感染的扩散:例如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憩室炎、女性生殖道上升性感染(如产褥热、输卵管炎)等,可蔓延至腹膜引起急性炎症。
⑶急性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嵌顿性疝、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引起绞窄性肠梗阻后,因肠壁损伤,失去正常的屏障作用,肠内细菌可经肠壁侵入腹腔,产生腹膜炎。
⑷腹部外科情况:利器、子弹穿通腹壁时,可穿破空腔脏器,或将外界细菌引入腹腔,腹部撞伤有时也可使内脏破裂,产生急性腹膜炎。腹部手术时,可由于消毒不严,而将外面细菌带至腹腔;也可因手术不慎,使局部的感染扩散,或胃、肠、胆、胰的缝合口溢漏,有时由于腹腔穿刺放液或作腹膜透析时忽视无菌操作,均可造成急性腹膜炎的后果。
⑸其他:肠道内各种细菌均可成为继发性腹膜炎的致病菌,以大肠杆菌最多见,其次为厌氧菌、变形杆菌、链球菌等。一般都为混合感染。化学性刺激液有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
(二)原发性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又称自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病灶。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或大肠杆菌。
细菌入侵的途径一般为:
①血行播散,致病菌从呼吸道或感染灶通过血行播散至腹膜,婴儿和儿童的原发性腹膜炎多属此类;
②上行感染,来自女性生殖道的细菌通过输卵管直接向上扩散至腹膜腔,如淋病性腹膜炎;
③直接扩散,泌尿系感染时,细菌可通过腹膜层直接扩散至腹膜腔;
④透壁性感染,特殊情况下,如肝硬化腹水、肾病、猩红热或营养不良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肠腔内细菌即可通过肠壁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感染范围很大,与脓液的性质及细菌种类有关。常见的溶血性链球菌的脓液稀薄,无臭味。
急性腹膜炎发病机理
脏器穿孔后,其内容物流入腹腔,胃酸或胆汁等化学物质对腹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迅速形成化学性腹膜炎。进入腹腔的细菌,因条件适宜也迅速繁殖,继而形成细菌性腹膜炎。浆膜充血,水肿,有纤维性渗出,炎症细胞浸润。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内形成大量脓液,大网膜和肠襻常移向穿孔或炎症部位,将其包裹,阻止感染扩散。病情可因感染程度、机体抗病能力和治疗是否及时而不同,可局限为限局性腹膜炎;或发展、扩散为弥漫性腹膜炎。前者经治疗可治愈或形成腹腔内局限性脓肿;后者如治疗不当,多趋于恶化,终因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和中毒性休克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