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是指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 4 x 109/L (400/mm' ),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生成和组织内堆积过多。临床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多种疾病,统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eosinophilic syndrome),其中以寄生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为最常见。那么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1、使用够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产生、产物的生成或其作用药物
这些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骨髓抑制药物和a干扰素。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药物,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包括IL3、IL4、IL5、GMCSF和各种趋化因子,对于糖皮质激素有抵抗的患者有时需用其他药物如骨髓抑制药物(如羟基脲或长春新碱)或a干扰素。a干扰素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和效应物的功能。亲环素(如环孢素)能阻断多种嗜酸性粒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如IL5和GMCSF)的转录。
2、使用干扰嗜酸性粒细胞趋化信号的药物
脂加氧酶抑制剂(如zileuton)能阻断LT合成的限速步骤,从而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物LTB4和硫肽类LT即LTC4、D4和E4的生成,减少慢反应时嗜酸性细胞在气道的浸润。LTD4受体(也是LTC4和ITE4共同的受体)阻断剂(如zafirlukasst)能防止平滑肌细胞收缩和IT介导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弱哮喘患者运动诱发的支气管痉挛并能改善肺阻塞。第三代抗组织胺药物如两替立嗪(cetrizine)能抑制变应原刺激后嗜酸性粒细胞的积聚和空泡形成,在体外能直接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Cromolyn和萘多罗米(nedocromil)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效应,如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能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内cAMP的浓度,进而抑制细胞内信号传导,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活性的减弱。
3、中医疗法
本病在中医属于“咳喘”范畴,肺主气,外合皮毛;风邪犯肺,肺气不宣而咳嗽、火急,引起风疹;湿气通调,水道失司,可影响水液代谢,湿邪停留困住脾气,可出现水肿、腹胀、便溏等症状。治宜疏风宣肺止咳、健脾利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