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drug eruption,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使用栓剂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药疹这可大可小的病,或许有些朋友对它不了解,但是痒疹可是有可能威胁到生命的,所以我们需要去了解,在这就为大家说说药疹的表现症状,希望让大家更多了解药疹,更好去治疗它。
【不同类型的药疹】
药疹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从小面积伴丘疹的轻微潮红到全身皮肤剥脱。皮疹可在用药后立即出现(如服用青霉素后,出现风团),或经过几小时或几天后才出现。很少数在几年后才出现药疹。例如,摄入砷后几年可引起皮肤鳞屑、颜色改变,甚至癌变。
1。全身表现
①药物热:一般发生于应用抗菌药物后7~12天,短者仅1天,长者达数周。
②平滑肌痉挛:如支气管哮喘、腹痛、腹泻。
③嗜酸性细胞浸润:眼分泌物增多、流涕、多痰。
④造血反应: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
⑤肝脏反应:中毒性肝炎、胆汁郁积和酶水平升高。
⑥肾脏反应:镜下血尿和肾功能不全。
⑦炎性反应:淋巴结肿大、组织溃疡坏死或慢性肉芽肿形成。
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使组织水肿,渗出和分泌物增多,呼吸道梗阻、过敏性休克,出现各种皮疹、瘙痒。
药物性皮炎的临床多种多样。同一药物可在不同个体中引起不同类型的皮疹,同一类型的皮疹又可由不同的药物所致。药疹的潜伏期多为7~10天,但更短或更长的潜伏期,亦不少见。
2。常见的药疹类型
(1)固定红斑型:是药疹中较常见的一种疹型,其形态也较特殊。皮损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分,但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皮损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呈鲜红色或紫红色,中央可形成水疱、大疱。炎症消退后,局部遗留灰蓝色或褐色色素沉着。以后再用同样药物时,则在同一部位发生。
(2)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皮疹为大小不等的风团。口唇、眼睑、包皮水肿。与一般的荨麻疹不同的是,风团多泛发全身,数目多,色泽鲜红,持续时间较长。瘙痒剧烈,可伴有刺痛、触痛。可合并血清病样表现,如关节痛、腹痛、腹泻、淋巴结肿大等,严重病例可并发过敏性休克。
(3)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较为常见,皮损呈弥漫性鲜红色,或呈米粒至稍大红色斑疹,密集对称,常从面颈部开始向躯干及四肢蔓延,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患者全身一般情况良好,经过1周,重者2~3周,出现糠秕样脱眉而愈。常见引起药物为磺胺类、青霉素、链霉素、巴比妥、安营比林、酚酞等。
(4)多形红斑型:皮损呈多形性,常伴发黏膜损害,典型为靶形红斑。皮损多发生于四肢远端。尤其掌跖部。重症多形红斑型,类似恶性大疱性红斑。发病前可有全身倦怠、头痛、发热、关节痛等,发疹部位主要在口腔、外阴部、肛门周围及其黏膜,亦可见于躯干、颜面、四肢。初发大小不等、略呈水肿性红斑或斑丘疹,指甲至钱币大小,境界清楚,红斑表面可迅速出现大疱,疱壁簿容易破,破后呈红色靡烂面。患者以儿童多见,病程为4周。未用激素前死亡率可高达30%。
(5)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属重型药疹, 多数病例在长期用药后发生。首次发病者潜伏期为20天。有的病例是在已出现药疹的基础上,继续用药所致。起病急,发病前先有皮肤瘙痒、全身不适、发热、高热 、寒战,皮疹开始为弥漫性红斑,皮损发展迅速,全身潮红、水肿显著, 初呈麻疹样或猩红热样,严重者浆液渗出显著,有特异性腥臭味,全身几无完肤。继之结痂,如病情好转,红肿渐消退,全身出现大片叶状鳞屑脱落,手掌及足部皮肤可呈手套或袜套状剥脱。 口唇和口腔黏膜潮红、肿胀或发生水疱和糜烂,影响进食。眼结膜充血、水肿、畏光、分泌物增多,重症者可出现角膜溃疡。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白细胞数显著增高或降低,甚至粒细胞缺乏。如未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皮肤剥脱可持续2~3个月或更久,重者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常见引起药物为砷剂、磺胺、氯丙嗪、青霉素、链霉素、 巴比妥类、苯妥英钠 、保泰松、对氯基水杨酸钠等。
(6)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 为严重药疹,常由磺胺类、解热止痛剂(水杨酸类、保泰松、氨基比林等)、抗生素、巴比妥类等引起。①发病急,病情进展快。②中毒症状严重:高热,体温常在40℃左右。 有高热、疲乏、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③皮疹初起为麻疹样或多形红斑样, 常起始于腋和腹股沟。1~3天内增多,扩大,融合成大片状,常遍布全身。④皮损有松弛性大疱,呈紫黑色,尼氏征阳性。糜烂面大量渗液。⑤眼、鼻、口腔、外阴黏膜损害。⑥内脏损害,如肝、肾功能损害。⑦病人早期常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后期多死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败血症等。
(7)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型:主要为多关节痛、肌痛、浆膜炎、面部蝶形红斑、发热、全身疲乏、淋巴结肿大等。实验室检查可有抗核抗体、抗核蛋白抗体阳性,但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多为阴性,补体多正常。与特发性SLE比较,其内脏损害较少,病情较轻,停药后可自然缓解。
(8)紫癜型:皮疹为针头大至黄豆大紫红色瘀点、瘀斑,散在或密集,融合成片。严重时可有血疱、坏死、溃疡。皮损多发生于双下肢,重者可累及躯干、四肢、黏膜。
(9)扁平苔藓样型:类似寻常型扁平苜藓,但鳞屑较显著,停药后可自然消退。
(10)湿疹型:本型常先有外用磺胺或抗生素软膏引起接触性皮炎病史,以后由于机体敏感性增高,再服同一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即可发生此型药疹。皮疹与一般湿疹相似,发生于躯干、四肢、对称分布。停药后皮疹消退较快。
(11)痤疮样型: 由于长期服用碘剂、溴剂、皮质类同醇制剂、避孕药及异烟肼等引起。潜伏期较长,表现为痤疮样皮疹,皮疹为毛囊性丘疹、小脓疱,类似寻常痤疮,但缺乏粉刺性损害。发生于面、胸、背,也可发生于颈部、上臂或小腿。 发展缓慢,一般无全身症状。长期应用溴剂者可发展为肉芽肿损害。
(12)光感型:由于服用氯苯嗪、磺胺、异丙嗪(非那根)、四环素、灰黄霉素、氢氯噻嗪(双氧氯噻嗪)、补骨脂及甲氧补骨脂素等药后。再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而引起。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光毒性红斑。可发生于任何人,用药后经日光照射7~8h,于照晒部位发生红斑、水疱。停药后,皮疹很快消退。②光变应性皮炎。只发生于少数人。用药经日光照射后,经一定的潜伏期在照晒部位出现湿疹样皮炎。停药后皮疹不易消退,病人对光线高度敏感。 此外,少数患者可发生荨麻疹或苔藓样疹。停药后仍持续1~2周或更久方能消退。
(13)泛发性脓疱型/急性发疹性脓疱病:起病急,多形皮疹,以小脓疱为主。面、颈、皱襞部位和躯干、四肢泛发,伴高热、侵寒、白细胞增高,血沉快。病程1~2周。
除上述的一些类型外,药物还可以引起其他形态的皮损,如避孕药可致黄褐斑;冬眠灵、马利兰可致色素沉着;肼屈嗪(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异烟肼和苯妥英钠可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反应等。D一青霉胺可引起天疱疮样皮损,苯妥英钠可引起假性淋巴瘤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