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症是足跟部周围疼痛疾病的总称,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诸病源候论》述:“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说明劳累过度、肾气不足可引起腰脚痛。跟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从解剖上看,足跟下部皮肤是人体中最厚的皮肤,皮下脂肪致密而发达,又称脂肪垫。在脂肪垫与跟骨之间有滑膜变存在,足底膀膜及趾短屈肌附着于跟骨内侧结节前方,而跟腿呈扇状附着在跟骨结节的后上方。
此外,足的纵弓是由跟、距、舟骨及第1楔骨和第155骨组成。而维持纵弓的足底服膜,起自跟骨结节向前伸展,沿跃骨底面附着于5个足趾的脂肪垫。再止于趾骨骨膜上,它们的关系有如弓与弦,在正常步态中要承受历趾关节背屈、趾短屈肌收缩、体重下压之力,且均将集中于跟骨结节上。上述的各种解剖结构和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机体素质的下降,长期慢性的劳损以及某些持久的站立、行走的刺激,均可发生跟骨周围的痛症。
跟痛症的病因有哪些?
跟痛症因气滞血瘀,足跟筋脉失养,经脉淤阻,从而不荣则痛,不通则痛;又因年老体衰,病久不治,正气轻亏,肝肾亏虚,肝主筋,肾主骨,足跟筋骨失却儒养,经脉不通;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寒湿凝滞气血。损伤阳气,阳气虚损,气血无以温照鼓动,血行不畅,滞于经络,故筋骨疼痛,肿胀屈伸不利。
足跟部的皮肤厚,且有待殊的脂肪垫,以缓冲压力,减轻震动。脂肪垫是由许多自真皮伸展至跟名下面的纤维隔,形成许多小房,每个小房又斜行及螺旋排列之纤维带所加强,小房和充满有特殊弹性的脂肪组织以抵抗压力G在压力下,小房形状改变,但其内容不改变,压力解除后,又恢复原来形状。
跟骨跃侧面有三个结节:前结节、外侧结节及内侧结节。承受身体重量压迫,又受历腿膜之牵拉,时久则造成慢性损伤、跟病症可分为痹证性跟病症、跟骨骨箭炎、足底腰膜炎、跟键滑膜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肾虚性跟痛症等。
跟骨痛的秘方
跟骨在长期行走站立受到各种方向应力,引起跟骨周围肌肉、肌腱、滑囊、脂肪垫退变以及跟骨内压改变。表现为跟骨周围疼痛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跟骨痛或跟痛证。属于中医学“骨痹”。
未病先防
足跟疼痛由于病因不同预防方法有所不同。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在症状早期应注意此点。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软底、后跟部垫一软而圆型垫,圆垫中央凹陷,高度约2~3厘米高,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减肥治疗。
3、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在足底中央垫一软垫,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4、类风湿性跟骨炎,应先用药控制类风湿后,并在鞋内垫软垫。
5、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
6、以上所述以减轻足跟受力的方法,如在足跟痛早期也可使用外用药物熏洗:独活、秦艽、透骨草、苏木、红花、灵芝、乌梅、艾叶、防风。也可用中药内服:独活、桑寄生、防风、川芎、党参、桂枝、木瓜、甘草、威灵仙、川断、牛膝、伸筋草。也可用中药研碎装于小袋内垫于足底即可使足弓抬高改变足跟受力,又可根据中药缓慢吸收治疗本病
处方:麻黄、附子、透骨草、红花、干姜、桂技、防风、木瓜、羌活、荆芥、独活。
既病防变
对于持续性疼痛,不能行走者,应采用积极治疗的态度,以免影响生活劳动。常用的方法有:
1、土制醋熏法:用醋1000毫升加木瓜、透骨草、红花、牛膝各30克加石子半斤装于布袋中,在热火中煮沸取出,待其不烫脚后垫于足底,及足跟疼痛处。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
2、局部封闭法:用l~2%普鲁卡因加醋酸强的松龙12.5毫克,注射于疼痛处,以跖腱膜炎效果最好。跟骨滑囊炎,跟骨结节滑囊炎也可使用。
3、物理疗法:可进行理疗,局部热敷,醋离子透入疗法。
4、以上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手术治疗,治疗方法有:①足跟骨刺切除术,对于顽固性跟骨痛,X片证实有骨刺者,在跟骨内侧作一切口,进入跟骨,将跟骨内侧骨刺全部锉除。②跟骨钻孔术:对跟骨内压高者适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内压降低,治疗顽固性无骨刺的跟痛症,仍在跟骨内侧切口,达跟骨后,将跟骨内侧钻孔7~10个,效果达90%。③跟骨神经切断术:对于无原因顽固性足跟痛可采用此法,不过是一种破坏性手术,将跟骨胫后神经支和腓肠神经支切断。④跟骨滑囊切除术:是将跟骨结节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⑤平足症的跟骨截骨术:目的是通过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摆正,使跟骨有一个良好的生物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