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夺去了太多人的生命,南方医科大学高天明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显示,缺血性细胞死亡乃缺钙而死,可通过激活细胞钙通道,保护细胞不死。这也就意味着,脑中风患者未来有望在病发12小时~24小时仍有救治希望,这比之前3小时内救治才有效宽限不少。不过,目前研究仅限于动物实验阶段,进入临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病3小时内中风药物才有效
据悉,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人患上脑中风,600万人被夺去性命。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高天明教授介绍,脑中风已不是传统观念里的“老年病”,中青年、儿童,乃至新生儿,都可能患上脑中风。
高天明介绍,脑中风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其中因血管堵塞造成的缺血性脑中风达到70%以上,他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缺血性脑中风。目前,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主要依赖药物“静脉溶栓”,但用此药物,病者需赶在死神前面3小时,治疗才相对有效。一旦延误,药物就不能溶解阻塞在血管中的血栓,血流无法恢复,脑细胞就会因缺血而死亡。据介绍,我国只有1.3%的人能赶上溶栓治疗,远低于发达国家约10%的比例。
通过药物刺激保护脑细胞不死
高天明说,治疗脑中风,保护脑细胞不死是关键。对于脑细胞缺血死亡机制,国内外的主流定论是:细胞缺血导致钙含量过多,细胞无力承载致死。但高天明研究表明,钙超载仅是细胞死亡的触发因素,从缺血到死亡的过程中,钙在流失乃至钙缺乏,才是直接致死原因。
高天明介绍,目前,保护脑细胞不死的研究策略,主要是通过化学药物,将细胞的死亡通路阻断,不让死亡信号通过蛋白质向下传递。这种治疗方法既有时效性的要求,也带有副作用——脑的某一正常功能,会因药物作用导致失语、偏瘫等。
“能否不阻断,而是恢复另一条供血通路?”高天明和他的同事们另辟蹊径,希望激活存活通路对抗死亡通路。
这也就是说,通过药物激活细胞的基因表达,让细胞延长存活时间。但要激活细胞的什么位置呢?这需要找到能被激活的点,也就是离子通道或受体。通过实验,高天明团队找到神经保护的两个新靶点。“我们给药物研发提供了一个思路,可以尝试生产药物刺激这些靶点,从而让人的神经细胞不死。”
从在动物身上的实验来看,即使在脑中风12小时~24小时内,通过刺激这些靶点,也可使约50%的死亡细胞存活,这可明显减轻中风患者的失语、偏瘫。也就意味着,乐观来说,在脑中风12小时后,也可以得到救治。
来源·人民网
>>>推荐阅读>>>
(责编:郭睿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