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降低产后抑郁从4方面着手

家庭医生在线 2013/11/5 15:55:47 举报/反馈

产后抑郁症对产妇和家庭的伤害都非常大,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还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出现自杀等严重情况。近日,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学历较高的准妈妈,经常读书看报、上网研究孕育知识,与较低学历的准妈妈相比,产后更少出现暴躁、厌食、失眠等抑郁症状。

这项调查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展开,在2003年10月~2004年7月里,调查组随访了248名准妈妈,调查她们孕前、生产直到产后的精神和生活状态。她们都是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无精神疾病。最终,产后出现1例重度抑郁者、37例轻中度抑郁者及81例疑似抑郁者,接近一半。

专家们对比发现,轻中度抑郁产妇平均约受教育9.9年,而无抑郁的产妇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3年。专家认为,文化程度较高的妇女怀孕后,会积极上网、读书、看报纸,多方面学习生产、育儿信息,对这一特殊时期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一旦遇到问题,可帮助缓冲压力。

预防产后抑郁症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环境和身体的调节

妻子应做好要孩子的心理准备后再怀孕,不把孩子当负担看待。生完宝宝后,不要接待过多的客人,保持比较安静的坏境。孕期和分娩后都应注意增强体质,减少并发症的可能性。合理膳食,多食用清淡而营养的饮食。把宝宝交给家人照看,注意多休息。你应该明白,产后心情不佳很可能是由于激素变化引起的,你不必有任何担心,安心等待身体对激素水平变化的重新适应。

2、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对自己和宝宝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不可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情,参加一些可行的家务劳动和运动、或到户外散步放松一下。给自己充充电,看自己喜欢的书和杂志,不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宝宝和家庭生活上,给自己一个空间。处理好和爱人的关系,你要知道,新爸爸在宝宝出生后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你要理解他。和朋友多联系交流,不要和社会脱节。与其他新妈妈聊天,谈各自经验感受,学习正确的育儿知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向家人或是网友倾诉自己的情绪,或者采取深呼吸、泡热水澡等比较健康的宣泄方式。产后抑郁的女性内心会有一种无助,主动寻求和接受别人的帮助是一种很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当陷入负面情绪时,学会转移自己的焦点,把不愉快的事放在以后再想,别钻牛角尖。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无论好事还是坏事。

3、家人如何帮助产妇预防抑郁

多帮助产妇分担家务和照看宝宝的任务,让她产后安心恢复。不要在产妇面前表现出对宝宝性别的态度。不要强迫产妇进行母乳喂养,逼着产妇吃催奶的食物,别让产妇感觉自己只是喂奶的工具。尊重产妇自我调节的方式,不妄加干涉。比如产妇有哭泣、发脾气等情况不要随意指责或制止。别让产妇对父母长辈有太多的依赖,或者过多干涉小家庭的事,或指责其照看宝宝方式。丈夫不要在女性生产后不久就急切要求性生活,减少或避免负面性生活事件。家人应该对产妇更多一些关注,不应该把全部注意放在宝宝身上,而忽视了产妇的情绪。仔细观察产妇的表现,一旦有产后抑郁的情绪状态,应尽快咨询心理医生。

4、用食物预防产后抑郁症

据研究表明,一些食物有助保持身心灵的平衡,会让人变得心情开朗,因为它们所含的物质,都有抗郁功效,分娩后的新妈妈可以食用此类食物。

深海鱼

海鱼中的Omega-3脂肪酸与常用的抗忧郁药如碳酸锂有类似作用,能阻断神经传导路径,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全世界住在海边的人都比较快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住在海边的人经常吃鱼。

香蕉

香蕉中含有一种称为生物硷的物质,可以振奋人的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维生素B6的来源,这些都可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

全麦面包

碳水化合物可以帮助血清素增加,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就说:“有些人把面食、点心这类食物当作可以吃的抗忧郁剂是很科学的。”

樱桃

樱桃被西方医生称为自然的阿斯匹林。因为樱桃中有一种叫做花青素的物质,能够制造快乐。

大蒜

德国一项针对大蒜的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吃了大蒜制剂后,感觉比较不那么疲倦和焦虑,也更不容易发怒。

南瓜

南瓜之所以和好心情有关,是因为它们富含维生素B6和铁,这两种营养素都能帮助身体所储存的血糖转变成葡萄糖,葡萄糖正是脑部唯一的燃料。

低脂牛奶

纽约西奈山医药中心研究发现,让有经前综合征的妇女吃1000毫克的钙片三个月后,四分之三的人都感到更容易快乐,不容易紧张、暴躁或焦虑。

鸡肉

英国心理学家给参与测试者吃了100微克的硒后,他们普遍反应觉得心情更好,而硒的丰富来源就包括鸡肉。

(责编:梁绮贤 )

展开剩余内容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推荐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