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鸡蛋怎么吃营养最丰富?

家庭医生在线 2013/10/30 10:16:42

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一个鸡蛋重约50克,含蛋白质7克、脂肪6克、产生热能82千卡。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易为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营养价值很高。鸡蛋中钙、磷、铁和维生素A含量很高,B族维生素也很丰富,还含有其他许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小儿、老人、产妇以及肝炎、结核、贫血患者、手术后恢复期病人的良好补品。

鸡蛋虽好,但在吃的数量上还应讲究科学。据近期调查表明:在一些城市职工中,有些从事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的青年人,为增加营养,一天要吃5~6个鸡蛋;有的中、小学生每天早餐吃3个鸡蛋,午、晚餐也吃1~2个。在一些农村里,产妇每天要吃10~15个,月子里竟吃300~450个。他们认为:"鸡蛋有营养,多吃补身体。"其实不然,吃得太多,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鸡蛋怎么煮最有营养呢?来看看鸡蛋的最营养吃法排行榜,及其正确做法。

光知道哪种鸡蛋做法最好还不行,如果操作不对,不但会让口感变差,更会影响营养,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第一名:带壳水煮蛋。加热温度低,营养全面保留。

煮鸡蛋:鸡蛋应该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蛋白变性程度最佳,也最容易消化。而煮沸时间超过10分钟的鸡蛋,不但口感变老,维生素损失大,蛋白质也会变得难消化。

第二名:蒸蛋。加热温度较低,核黄素、叶黄素等水溶性维生素损失少。

鸡蛋羹:不要在搅拌鸡蛋的时候放入油或盐,这样易使蛋胶质受到破坏,蒸出来的蛋羹又粗又硬。也不要用力搅拌,略搅几下,保证搅均匀就上锅蒸。另外,蒸蛋羹时加入少许牛奶,能让其口感更滑嫩,营养含量也更高。

第三名:水煮荷包蛋。加热温度较低,水溶性维生素有少许损失。

煮荷包蛋:水沸时打入鸡蛋,转至小火煨熟。咸味的荷包蛋中可以加入西红柿、青菜等,甜味的还可以加上酒酿、红枣、枸杞等配料。

第四名:煎荷包蛋。加热温度高,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都有损失。

煎荷包蛋:最好用小火,油也要少。有的人喜欢把蛋清煎得焦脆,这样不但会损失营养,还有可能产生致癌物。最好只煎一面,蛋清凝固即可。

(责编:吴任飞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你吃对了吗深色鸡蛋比浅色浅色鸡蛋营养价值更高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去超市买鸡蛋的时候会发现,有深颜色的鸡蛋,也有浅颜色的鸡蛋,而且有些所谓的山鸡蛋是深颜色的,所以很多人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深色鸡蛋比浅色鸡蛋的营养价值更高。 其实不然,科学研究表明,鸡蛋的颜色和鸡的品种有关,鸡蛋的营养价值和给母鸡喂食的饲料、母鸡的健康状况、母鸡的生活环境等有关,鸡蛋本身的营养价值和鸡蛋皮的颜色关系不大。深色浅色的蛋壳只是表面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取决于母鸡体内酝酿蛋时,母鸡的身体素质、母鸡的营养状况等。例如母鸡吃了含有胡萝卜素较高的食物,蛋壳中的红色可能就较多;母鸡吃的食物中矿物质含量比较多时,可能鸡蛋皮的颜色就偏深一些,这些并不能决定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低。其实,如果炒个鸡蛋吃,蛋黄的黄颜色越深的表明这种鸡蛋营养价值越高,含有的卵磷脂相对更多一些,这是区别鸡蛋营养价值高低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超市买鸡蛋的时候,如何挑选好鸡蛋呢?选择鸡蛋时,把鸡蛋拿在手中,轻轻晃动,选择没有声音的;拿起两个鸡蛋轻轻碰撞,选择声音清脆的;仔细看鸡蛋外表,选择有一粒粒的凸起颗粒的;此外,把鸡蛋放入水中,鸡蛋沉入水底的是新鲜鸡蛋。

Q:开水冲鸡蛋和煮鸡蛋哪个有营养

正常的情况下,吃煮鸡蛋的营养更好些,因为开水冲鸡蛋,多是不能冲熟了,即使冲熟了,往往吃下去营养价值也不如煮鸡蛋 。煮鸡蛋的吸收率更高。

Q:鸡蛋怎么吃最营养?

鸡蛋中的几乎所有脂肪酸都存在于蛋黄当中,维生素B2等绝大部分维生素也存在于蛋黄当中。因此保护鸡蛋中的营养素,主要是保护蛋黄里的各种成分。鸡蛋最好蒸着或煮着吃,蒸鸡蛋羹、荷包蛋、带皮煮鸡蛋、炒鸡蛋都是很好的吃法,煎鸡蛋则会使营养素有一定损失。此外,鸡蛋最好和面食如馒头、面包一起吃,这就可以使鸡蛋中的蛋白质被留住,最大限度地被人体吸收。如果吃水煮鸡蛋,鸡蛋最好煮得嫩点,即开锅后再煮五六分钟就可以了,此时,鸡蛋的蛋黄刚刚凝固,食用这种状态的鸡蛋,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率最高。鸡蛋煮得时间过长,蛋黄的营养素很难被人体吸收。吃煮鸡蛋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