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结直肠癌在全球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所飙升,2008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为120万和60.87万,比2002年的120.3万与52.9万分别增加了17.3%和6.6%。在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占所有癌症的第四位,而死亡率为第二位,与美国肠癌发病发病率每年下降3~4%相比,中国大城市的肠癌发病率每年上升4~5%。
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我国癌症发病排第三位,死亡率排第五位,每年发病占全部癌症发病数的10%,死亡数占据全部癌症的8%。如何才能真正的驾奴肠癌,阻断其上升趋势,成了国内外结直肠科专家的共同探讨的话题,对此,中山大学中山肿瘤医院医院结直肠科万德森(专家预约)教授提出了一套结直肠癌防治康复全程管理的新理念,将结直肠癌的预防、诊断、治疗结合起来,真正的攻克肠癌难题。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万德森教授
香港的肠癌发病率甚至超过了肺癌
生活饮食习惯的因素是主因
香港和台湾的大肠癌发病率甚至超过了肺癌,名列第一位,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发病率快速上升的呢?万德森教授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的采访时谈到,肠癌在我国发病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是遗传因素,第二是饮食因素,第三是癌前病变。万德森教授解释,这三个因素当中,遗传因素是无法控制的,但是生活行为、生活习惯是完全可以改变的,癌前病变可以通过筛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美国肠癌死亡率下降
有一半以上的原因是进行早期筛查
“肠癌本来是能防能治的病,在消化道肿瘤里是比较常见并且较容易治疗的疾病,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现在有数据表明在中国肠癌发病率排第三位,死亡率排第五位,发病率占全部肿瘤的10%。” 万德森教授介绍,在全世界,肠癌发病与地区有关系,中国属于低发区(亚洲、非洲都是低发区),欧美地区是高发的,发病率相差10到20倍。
但是近年来,低发区的发病率向高发区发展,高发区主要是下降或者保持稳定。万德森教授重点介绍了美国的发病情况。“近年来,美国肠癌发病率每年下降3%,但在中国的大城市,肠癌发病率每年递增4%到5%。美国之所以可以下降这么多,有一半以上的原因是进行筛查,筛查可以早期发现,也可以去掉癌前病变,及时发现了也可以及时治疗。还有是生活方式的改善,如多运动、控制体重等。第三个,就是治疗上的进步,早期及时治疗,同时治疗水平也比国内高一倍。根据2002年的统计,美国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是61%,到2008年是64%,中国是32%。”
肠癌治疗诊治现状存误区
结直肠癌防治康复全程管理有必要
为何这种能防能治的肿瘤发病率还是逐步升高呢,万德森教授介绍,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SARS,一旦发现就控制严格。但是对于像肠癌这种慢性病,没有查明其源头,无法采取措施去阻止其发生。结直肠癌防治康复全程管理理念的提出,像肠癌等慢性病也可以参考传染病的方法,去发现其病源。现在国内外都注重规范化的综合治疗、个体治疗,而重要的是没有从其源头考虑,国家一直都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情况。还有就是忽视肠癌治疗后的康复指导,万德森教授称,不光是预防肠癌需要防止“三高一低”(即高热量、高饱和脂肪酸、高动物蛋白和低纤维膳食),治疗之后病人也要防止“三高一低” ,还有参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这种另类的辅助治疗也有作用,对肠癌的预后有好处。同时,还有就是医护人员往往忽略的人文关怀,肠癌患者从发病到去世是长期焦虑的、心理恐惧的,所以对肠癌患者的心理治疗也是很重要的。
通过早期筛查早诊率可达80%~90%
早诊早治 早期肠癌治愈率可以达到90%
“通过直肠指检可以诊断出80%的直肠癌。”万德森教授解释,大肠癌的误诊误治可以达到60%到80%,大肠癌中有60%为直肠癌,40%为结肠癌,结肠癌很难发现。但直肠癌有60%可以直接发现,在中国中下段的直肠癌占80%,这样就更容易通过指检发现。但是,万德森教授表示实际上临床做肛门指检的比较少,肛门指检并没有普及,一个是患者的观念问题,另一个是医生警惕性不高、怕麻烦。
“通过肠镜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可以达到90%。”万德森教授介绍,通过肠镜进行筛查,可及时发现一些息肉,及时切除这些息肉,以防止这些息肉恶变为癌症;同时,通过肠镜,筛查可以发现一些早期肠癌,早期肠癌的治疗效果肯定是远远优于中晚期的。“目前来就诊的病人早期的不到10%,大部分都是中晚期。大肠癌是可以做到可防可治,早期的肠癌治愈率可以达到90%。所以,通过肠镜的筛查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并且可以提高肠癌的治疗效果。”
同时,万德森教授介绍,在美国普遍提倡50岁以上的普通人应做第一次肠镜,而在中国,肠癌的发病年龄较西方人要早,所以提倡40岁以后就做第一次肠镜。万德森教授特别强调,如果肠镜发现息肉,切除息肉的第二年仍然需要进行检查,直到没有发现息肉,如果可以2~3年后还要进行复查,确保能及早发现。
仔细辨别结肠癌与肠癌
才好及时 对症施治
据万德森教授介绍,结肠癌与肠癌在生理上和解剖上不一样,右端结肠直径比较宽大,不易引起梗阻,而左端结肠比较狭窄,一旦有肿物容易引起便血、梗阻、大便习惯改变,但是由于右端结肠宽大,一般不易发生梗阻。往往病人来就诊时可以直接摸到肿块,并未出现梗阻,但有长期的出血导致病人出现贫血、无力和消瘦。肿块、无明显的胃肠症状,产生乏力贫血消瘦,这三种表现就是右端结肠肠癌与左端结肠的不同。
多学科综合治疗
晚期肠癌的中位生存期已经超过了30个月
肠癌是以外科手术为唯一的治愈手段。万德森教授介绍,规范化、微创化无痕化手术治疗的应用,与化疗药物的增多,个体化治疗的推广,使得多学科综合治疗应用更广泛,更有利提高病人的生存期,之前,晚期的肠癌的中位生存期是6到7个月,现在,晚期肠癌的中位生存期已经超过了30个月。
结肠癌防治康复全程管理
将肠癌的“两高一低”变为“两低一高”
万德森教授介绍,结直肠癌全程管理着手预防前移,多学科规范化诊疗治疗后监测和质量评估。它不仅仅立足于更好治疗病人,更重要的是是更好控制结直肠癌这种疾病,驾奴这种疾病,阻断其上升趋势,变“两高一低”(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生存率)为“两低一高”( 低发病率、低死亡率、高生存率)。同时,注重人文关怀,从心理上治疗肠癌患者长期的焦虑与心理恐惧。
名词解释:全程管理
疾病管理学就是将管理学的理念应用与疾病预防、临床诊治,及康复领域,是管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基础医学结合与提炼后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疾病管理就是把个体或群体的某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构全面检测、分析和评估,提供疾病诊治,并对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及病前、病中、病后全程管理。
本文医学指导专家:万德森教授
简介:1940年8月生,广东东莞人,主任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中山肿瘤中心主任兼肿瘤医院院长、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中山肿瘤医院腹科主任、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合作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主要研究方向是大肠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提出了提高大肠癌疗效的综合措施,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结直肠癌社区预防与综合治疗应用研究”获2010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致力于社区肿瘤防治,在广州市越秀区建立社区肿瘤防治网络,推动社区肿瘤登记报告制度的建立和运作,并主编《社区肿瘤学》,首次提出社区肿瘤学概念;着重造口人的生活质量,创立我国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推动我国造口康复治疗的发展。曾主持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和省部级课题7项,获省科委科研成果2项和校级科研成果和医疗成果多项。发表医学论文150余篇,主编专著8部,参编专著10部。因工作成绩彪炳、医德高尚多次获卫生部、广东省及学校的嘉奖。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