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脑卒中应急措施要正确

家庭医生在线 2013/8/12 10:15:53 举报/反馈

掌握正确的应急措施对减少合并症,维持生命体征,防止病情加重,争取时间,进一步救治是十分重要的。发生脑卒中后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

(1)保持镇静,给病人以精神安慰。

(2)初步判断为脑卒中后,应使病人仰卧,头肩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流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3)使病人平卧,解开病人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取出。可不放枕头或将枕头垫在肩膀后面,使下颌略微仰起。

(4)如果病人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宜保持镇静,切勿慌乱,不要悲哭或呼唤病人,避免造成病人的心理压力。

(5)打电话给急救中心或者医院神经专科,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处理。

(6)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7)避光。可将窗帘拉上,避免强光刺激。

(8)有条件者可吸氧。

(9)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如用手电筒观察病人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如有可能应测量血压,如超过20千帕(150毫米汞柱)(收缩压),可以给病人舌下含服硝苯地平(心痛定)一片(10毫克)。

(10)有条件者呼叫救护车来运送病人。若自行运搬运病人时正确的方法是:2-3人同时用力,一入托住的头部和肩部,使头部不要受到震动或过分扭曲,另一人病人的背部和臀部,如果还有一人,则要托起病人腰部腿,三人一起用力,平抬病人移至硬木板床或担架上,不搬运时把病人扶直坐起,切勿抱、拖、背、扛病人。

(11)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作主给病用止血剂、安宫牛黄丸或其他药物。

勿错过 脑卒中抢救最佳时期

为了提高广大民众预防脑卒中的意识,我国政府将每年的9月16日定为脑健康日。在此之前,记者采访了武警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马维娅教授。

记者:马主任,据统计,导致人类死亡疾病排名中,脑血管病和心肌梗塞不相上下,某些地区甚至高于心肌梗塞,请您谈谈脑血管病的大致情况。

马主任:我们这里所说的脑血管病也称脑中风或脑卒中,是因为脑血管堵塞或破裂而导致部分脑组织受损,引起患者突然头痛、头晕、呕吐、失语、偏瘫、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大小便失禁,重者可致死亡。“中风”是中医的说法,“卒中”是西医的说法。脑卒中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出血性脑卒中(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记:哪些人容易发生脑卒中呢?

马:从年龄上看多见于中老年人,约90%的脑卒中发生于40岁以上,并随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但近几年来,脑卒中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尤其是严重的风湿病和房颤)、高脂血症、肥胖者;嗜烟、酗酒、荤食摄入过多、久坐少动、性情急躁易怒的人;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

记: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难道脑卒中真的是“来势汹汹”,没有前期症状吗?

马:脑梗塞多发生于睡眠或安静状态下,因夜间血流速度变缓,易于形成血栓,多于晨起时才被家人发现。

脑出血多发生于活动状态下,尤其是情绪激动、生气、愤怒、高度兴奋、过劳时,血压骤升,使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

大多数患者会有前期症状,有高血压的病人出现比较严重的头晕、头痛、血压比平常升高;有高血脂、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发现看东西有“黑朦”;或说话不利索、流口水、喝水时有呛咳;或感觉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走路不稳、东倒西歪等。当有这些先期症状时,应引起警惕,及时去医院就诊。但因为脑卒中的这些前期症状尚不严重,人们往往不懂或不重视这些预警信号,才使后面的情况变得急剧、凶猛。

记:为什么说脑卒中的救治最佳时间是六小时之内?“小中风”是怎么回事?

马: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超过一定时间就会造成永久性的不可逆损伤,此时无论用什么药都难以恢复。一般来说,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六小时之内。应该说六小时之内是一个很有余地的时间窗了,但在临床中,我们看到能够在3~6小时送到医院的是极少数的,不到整个脑血管意外病例的10%,很可惜。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家属和病人对脑卒中救治知识的匮乏,常常是老人家发现自己半边身子麻木,使不上劲儿,总是想等一等看一看再说,家里人也是抱着观察观察,再去医院也不迟的想法。结果是等到半边身子不能动了,才急急忙忙去医院,这时候已经超过了六小时,缺血的脑细胞已经死亡,此时“溶栓”不仅不能溶通闭塞的血管、挽救已经死亡的脑细胞,反而有造成脑出血的危险,最终病人失去了最佳抢救时机,造成终身瘫痪,悔之晚矣。

“小中风”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组织某一局部区域血管的栓塞或痉挛,导致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出现临床反复发生、时间短暂的脑缺血神经症状:如突然手足麻木或软弱无力,不会说话或吐字不清,突然视物不清或复视,突然眩晕或意识不清等等。这些表现历时很短,有时仅数分钟或数小时。小中风是脑卒中的黄牌警告,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

记:家人出现脑卒中该怎么办?

马:一旦发生了脑卒中,家人要保持镇静,迅速拨打急救电话,让病人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呕吐或昏迷者,将头偏向一侧,便于口腔黏液或呕吐物流出;病人有抽搐时,可将两根竹筷缠上软布塞入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有条件者可以吸氧。就近送到技术较强的三级甲等医院。

记:脑卒中的危害概括为“四高”,是指哪些?

马: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

发病率高 脑血管病世界平均发病率约为200/10万/年,我国每年有200多万人发生脑卒中。

死亡率高 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在全球每年5500万人死亡人数中,因脑卒中死亡者占550万(10%)。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6/10万,占全部死因的第二位。据调查报道,我国北方地区如北京、哈尔滨、银川、黑龙江农村等,脑卒中患病率很高。河南、陕西农村及长沙市等,也有较高的患病率,在疾病死亡病因中,甚至排在第一位。

致残率高 大量资料表明,患脑血管病经抢救存活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讲话不清、智力减退、关节僵硬、挛缩等,甚至出现痴呆。存在后遗症的患者中约有3/4丧失劳动能力,1/6长期卧床或住院。这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对家庭、对社会也带来压力和负担。

复发率高 据统计,五年内脑卒中复发率高达41%,一年内复发率更高。脑卒中一旦再次复发,病情会更为凶险,常因反复发作而死亡。因此要高度重视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

记:脑卒中可以预防吗?

马:尽管年龄、家族史等是脑卒中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但只要我们积极控制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完全可以防止和推迟脑卒中的发生。①创造家庭和睦的环境,让病人在情绪上不过于紧张,思想上又高度重视。②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尤其是房颤)、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③警惕脑卒中的诱因:避免紧张、兴奋、忧虑、脑力或体力过劳等因素,并注意气候的剧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客观环境的影响。④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倡中老年人以低钠、低胆固醇、低脂肪食物为主,副食品宜多样化;在食量上不易过饱或过饥。由于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不便,活动较少,常易便秘,故应适当食用芹菜、油菜等含纤维多的蔬菜和水果。⑤禁烟,每日饮少量红葡萄酒对患者有益。⑥密切观察和高度注意脑卒中的前兆症状,及时到医院诊治。

记:瘫痪病人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有哪些?

马:褥疮 半身不遂的病人,因整天躺在床上,臀部、脚后跟及肩膀等突出部位长期和床褥接触,受到压力,局部血液循环差,皮肤便会溃烂、发炎。对此最重要的是预防,应经常替病人翻身,两小时左右变换一次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呼吸道感染 病人整天卧床,痰液不易咳出,导致肺炎,应经常替病人叩背,促进排痰。

泌尿道感染 一些病人因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尿液在膀胱残留太多或长期留滞尿管,均易引发炎症。应注意观察和定期化验。

记:脑卒中后何时可以开始康复训练?

马:康复训练须在病情稳定之后进行,即病情不再有恶化进展,血压、心律平稳就可以积极开始康复训练。及早进行训练不仅可以促进运动功能的尽早恢复,减少致残率,还可以避免其他并发症发生,如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褥疮等。患者早期病情较重,心理负担大,所以,一定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坚持不懈,进行早期康复。康复训练不等于理疗按摩,一定要在康复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才能达到正确康复的目的。

远离脑卒中,须走出五大误区

误区一:脑卒中是老年人“专利”

范先生是一家企业的中层领导,平时工作十分繁忙,加上临近年底,应酬增多,近来总觉得疲劳乏力。一天晚上回家时,他突然觉得下肢乏力,连上楼梯也十分费劲,家人劝他去医院检查,可范先生却认为自己还年轻,好好睡一觉就会好转。

第二天一早,范先生刚想起床,突然发现下肢完全无法活动。家人赶忙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说,范先生前一天晚上的症状就是脑梗死的表现,拖了一晚才来就诊,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近来随着天气转冷,突发性脑梗死、脑出血的急诊患者有所增多,其中不乏一些工作繁忙的中年人。这主要是因为天气转冷,人体血管受寒冷刺激而收缩,造成血压上升引起的。加上一些中年人平时工作压力大,忽视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治疗,而这些疾病都是脑卒中的“导火线”。

脑卒中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脑中风”,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两类。脑卒中不但发病率高、且致残率和死亡率也很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每15秒钟就有一个卒中新发病例,每21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正趋于年轻化,约有33%的脑梗死病人年龄在65岁以下。

误区二:只有高血压患者才需防中风

高血压是引发脑卒中的头号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1.3到2.4倍。无论是收缩压升高还是舒张压升高,都有可能诱发缺血性脑卒中,且高血压发病时间愈长,脑梗死的发病率愈高。

除了人们熟知的高血压外,以下疾病都是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心房纤颤、心脏瓣膜病等在内的各种心脏疾病,都可能增加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大约有近半数的老年人心源性脑梗死都是由房颤所致。

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的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原因。

高血脂症和肥胖症。血浆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有密切关系。降血脂药物能明显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此外,短暂性脑缺血,炎症,以及育龄妇女长期口服避孕药物、流产或分娩后,由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也有可能诱发脑卒中。

除了上述疾病外,长期吸烟和酗酒也会使血液黏滞并降低脑血管的舒缩功能,从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病几率。

误区三:迷信“特效药”,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众所周知,高血压病人在冬季易发生脑卒中,但如果血压降得过快、过低,也存在突发脑梗死的危险。这主要是因为慢性高血压患者的脑组织已经适应了偏高的血压水平,若血压过快地降低到所谓的正常水平,反而会引起脑缺血,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刘振国主任指出,有些患者一味追求降压“特效药”,把脑卒中的长期预防当作“突击行为”,为了突击预防脑卒中而盲目输液降压。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没有一种“灵丹妙药”能完全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误区四:加强晨练就能预防脑卒中

适量的运动有利于降低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也可降低老年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几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老年人习惯于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外出进行锻炼。刘振国主任告诉记者,近来,在晨练时突发半身不遂的病例屡见不鲜。这是因为,对于那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凌晨至上午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过早起床出门锻炼,不但寒冷的天气容易引发脑梗死,而且剧烈的运动会使血液流向四肢肌肉,导致脑部供血减少,更易诱发脑梗死。

因此,老年人在冬季的运动时间不宜过早,且一定要量力而行。特别是在冷空气突然来袭的时候,老年人最好等身体适应了寒冷天气,再选择阳光好、较暖和的中午时间出门锻炼。外出时头部一定要保暖,帽子、手套、围巾都不可少。

误区五:忽视脑卒中早期症状

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世亭强调:脑卒中是急诊中的急诊。时间是大脑功能能否恢复的关键因素。为争取到有效的治疗时间,患者本人及家属一定不能忽视以下这些脑卒中的早期症状:

第一,眼前发黑看不清东西。

第二,一侧肢体出现麻木感。

第三,不能讲话或讲话不流利。

第四,一侧肢体无力或不能活动。

第五,眩晕并伴有恶心呕吐。

有些前兆症状通常只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就可能得到缓解,因此很容易被忽视。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后,家属应该及时把患者送到就近的条件设施较好的大医院进行治疗。

脑卒中治疗是否及时、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程度。家属应向医生仔细描述患者发病的时间、状态以及重要的既往病史和家族史,这对疾病的初步诊断和抢救很重要。

(责编:陆伟祥 )

展开剩余内容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推荐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