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医院分会、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预防保健科承办的《骨质疏松,关爱职工大型公益活动》于2013年7月29日下午在广州华侨医院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到广东省骨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疾病研究所所长、骨科主任査振刚教授讲授骨质疏松的相关防治知识。
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疾病
查振刚教授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行性全身性骨病。尤其在女性绝经期以后随着骨量的加速流失,脊柱会逐渐弯曲、驼背,而这一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往往在出现症状或骨折后才被发现,因此疾病的发展很隐匿。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衰老过程,然而这是一个需要及早重视可防可治的疾病。
那么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查振刚教授重点指出预防骨质疏松基础的措施在于调整生活方式,适当补充有助于骨骼健康的营养成分 。
1、调整生活方式是重点
(1)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
(2)适当户外活动和日照;
(3)避免嗜烟、酗酒以及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
(4)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危险的疾病和药物;
(5)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
2、适当补充有助骨骼健康的营养成分:
(1)钙剂:成人每天摄入钙800mg,绝经女性和老年人增加到1000mg;
(2)维生素D:成年人推荐剂量为5 μg/天 ,老年人则增加到10~20 μg/天。
3、‘六个一’均衡膳食,注意营养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及要求,简单记忆‘六个一’来活动平衡膳食,即每天一杯奶;一个鸡蛋;一斤左右的主食;一斤左右的蔬菜和水果;一百克左右的肉类;一两左右的大豆及坚果,尽可能做到食物多样化,满足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
4、多吃富含钙的食物
查振刚教授介绍富含钙的食物有奶制品(酸奶、牛奶、奶酪、脱脂牛奶);大豆制品(纳豆、豆腐、轻炸豆腐);鱼和贝类(整鱼干、西太公鱼、小沙丁鱼干、虾干);绿色和黄色蔬菜、藻类(羊栖菜干、油菜、青菜、裙带菜干),这些食物都可以多吃,从食物中补钙。
5、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维生素D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吸收钙质,并把钙质运输到我们的骨骼中。神经与肌肉的正常工作也需要维生素D的帮助。维生素D又被称作阳光维生素,因为它可以通过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由我们的皮肤产生,再通过肝脏和肾脏转化成可利用的活性成分。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标准,维生素D的推荐量一般为5-10μg。更年期后的女性及年长者都缺乏足够的维生素D,每天的摄入剂量可增加到10-15μg。人体每日最高摄入量为20μg,如果长期每日摄入25μg维生素D就可能引起副作用,要表现为异常口渴,皮肤搔痒,厌食、嗜睡、恶心呕吐、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通过食物摄入维生素D不会导致过量,如果选择维生素D营养剂时则应看清剂量,按规范服用,避免过量。
6、维生素K:健康骨骼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维生素K摄入量多,髋骨骨折发生率少,多吃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绿色蔬菜、纳豆、海藻、茶叶等。
切勿走进骨质疏松症的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1:喝猪骨汤、吃大豆能补钙
从膳食中我们可以摄取一定的钙,但是通过喝猪骨汤和吃大豆来补钙的方法显然有欠科学。查振刚教授解释用500g猪骨熬汤2小时后,骨汤中钙含量仅为21.4mg,无法满足人体每日所需的。另外,猪骨汤中的脂肪含量较高,还会妨碍钙的吸收和利用。从表面上看,大豆的含钙量较高,但吸收率却很低,而要从大豆中吸收近100mg的钙,约需摄入350g的大豆,这显然在一般膳食结构中是不易达到的。
误区2:治疗骨质疏松症只需补充钙和维生素D
补充钙和维生素D只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措施。补充钙剂能够促进骨钙化,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吸收,但是这两种基础措施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病人,有的是因为“立新”的速度太慢,有的是因为“破旧”的速度过快,因此,查振刚教授重点指出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因对症治疗。
误区3:骨头不痛不痒就代表健康
很多人以为骨骼不痛不痒,就代表并未患上骨质疏松症。实际上,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初期至中期都不会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当发觉自己腰背疼痛或者骨折时再去就诊往往为时已晚。因此,查振刚教授特别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以及骨质疏松高危群人定期去医院做骨密度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尽早发现,及早治疗。
误区4:治疗骨质疏松症仅需提高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密度和骨质量的下降所导致的。因此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不仅需要提高骨密度,还应提高骨质量。除此之外,在治疗还应该注重患者骨代谢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误区5:疼痛症状消失就可以停止用药
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只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之一,还需提高患者的骨密度、骨质量,降低患者骨折风险。另外,并非所有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都会有明显症状,换而言之,疼痛症状消失并不代表骨质疏松症已经治愈。因此在最后查振刚教授也特别建议所有骨质疏松症患者,应根据医嘱坚持长期治疗,切勿擅自停药。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查振刚教授
本文医学指导专家:查振刚教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育部人工器官及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暨南大学骨科疾病研究所所长、骨科主任(兼关节外科主任)、博士研究生生导师、骨科学科带头人。
从医30载,是国内最早开展膝关节镜微创治疗关节疾病的专家之一,在骨关节疾病的诊治、人工关节置换等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对骨关节炎的病因与序贯治疗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开展同期双侧人工髋或膝关节置换术,严重畸形关节重建术,复杂畸形的髋膝关节置换术、人工肩、肘关节置换术等,其中在广东省内最先开展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人工关节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优良的临床疗效,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1篇),赢得了国内外骨科同仁的一致认可。曾多次出国参加国际骨科新技术学术研讨会,与美国加州海港医院、美国普渡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骨科中心等机构建立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近年每年举办一届全国人工关节新技术学习班,推广人工关节新技术、新理念。
现任中华医学会关节外科学组全国委员、中国髋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骨科医师协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骨关节损伤修复与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人体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亚太地区人工关节学会委员、广东省医疗卫生专家库成员,并担任《中华现代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实用医学杂志》常委、《中华创伤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国骨与关节损伤》理事、《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编委、《中山大学学报》编委、《临床骨科杂志》编委。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