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通常是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心力衰竭是由于诸多因素引起心功能障碍,致使心肌供血无法满足需求,所出现的临床综合症。高龄老人多有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等基础性心血管疾病,是引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往往病情较重,必须规范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高龄老人多半身体情况较差,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可能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有所区别,因而必须警惕高龄老人的心力衰竭表现。高龄老人可不发生明显的呼吸困难,而以心跳加快、肺淤血等异常为主,有时还会有精神症状出现。如果怀疑老人出现心衰,应及早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即使未发现老人有心脏扩大,也存在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及时明确诊断,才能及早控制住病情。此外,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也与一般人群不同,呼吸道感染比较常见,需要一并解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心力衰竭是一种持续进展的疾病,目前还难以治愈,一旦发生只能通过科学、合理的对症治疗措施控制病情。在病情稳定后注意查找原发病,消除感染、激动、贫血等诱因,如有合并症及时处理。
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的治疗同样应遵循以上的原则,正确选用利尿、强心、扩血管药物,发生感染时及时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控制,注意纠正贫血、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状态。高龄老人不能过于劳累,注意保暖,适当补充一些营养。此外,家属还应注意安慰患者,帮助其保持情绪平和,不可过度激动。
综上所述,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大体上与其他年龄段患者的治疗类似。但由于高龄老人常常会合并有多种心血管疾病,一般身体情况较差,病情更为复杂,更需要有系统性的治疗,精心护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肥胖与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
伴随着饮食结构变化及不良生活习惯的流行,肥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很多肥胖人士不重视控制体重,其实肥胖未必有福,一系列的健康风险都可由于肥胖造成。心力衰竭是一种越来越多见的临床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和代谢需求所致。肥胖与心力衰竭的发生有时也有关系。
肥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肥胖人士容易发生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这些疾病都可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研究认为,肥胖诱发心力衰竭主要有三种途径:首先,肥胖人士可由于长期高血压出现心脏肥大,心脏壁变厚,造成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衰。其次,肥胖易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出现,出现胰岛素抵抗,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病情,可引起糖尿病心肌病变,发生心力衰竭。此外,肥胖本身可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增加心脏负担,对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肥胖与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吗
衡量肥胖通常可使用身体质量指数(BMI)作为标准,根据人们的身高和体重的比值来评价是否有全身性超重和肥胖。正常人的身体质量指数范围为18.5至24.9。有研究显示,无论男女,只有这一指数达到30或更高,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将比体重正常人士增加两倍。
由以上内容可知,肥胖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心力衰竭一旦发生无法治愈,只能通过合理治疗控制病情的进展,因而积极预防甚为关键。为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肥胖人士应重视健康减重,控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应将每天的脂肪及总热量摄取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医嘱制定一个健身计划,适量运动,持之以恒,争取将身体质量指数降至正常或略低于正常水平,以减轻心脏负荷,同时注意控制减肥速度,不能减得过快。
冠心病心力衰竭不能吃什么食物
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多种疾病和原因所致的心脏功能衰退。冠心病是常见的一种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各个阶段的冠心病患者都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塞是造成冠心病心力衰竭最为多见的原因。
冠心病心力衰竭通常是左心衰竭,如果不能得到积极、合理的治疗,病情持续恶化,可进一步出现右心衰竭,最终发生全心衰竭。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日常饮食,必须配合疾病治疗的要求,以改善患者的病情,控制疾病的进展。
根据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疾病特点,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应注意一些饮食宜忌,一些食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不能吃,具体为大家介绍以下:
首先,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容易增加血液粘稠度,可使冠心病患者动脉硬化更为严重,易导致血栓出现。肥肉、动物内脏、动物油脂(如猪油)、全脂乳品、鱼卵、蛋黄等都不适合食用。
其次,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也最好不要选择煎、炸、烤等烹饪方式制作。冠心病心力衰竭不能吃咸菜、腌制品、咸酱等含盐量高的食物,否则可引起水分潴留,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不利于病情。不过如果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服用利尿药物,每天盐的摄取量应遵照医嘱,以免低钠血症的发生。
此外,生、冷、刺激性食物,如冷饮、麻辣锅、白酒、狗肉等,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也是忌食的。
因此,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应注意清淡,合理搭配,选取高蛋白、易消化、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低盐低脂,少食多餐,不能吃得过饱。冠心病心力衰竭病程较长,可能会伴发低蛋白血症,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因而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科学饮食的同时,也需注意合理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