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尿的性状出现了异常或出现浮肿的时候,大家都会意识到可能是肾脏出了问题,并来肾病科就诊。但有一些症状也提示了肾脏疾病的发生,却往往被许多人所忽视而失治或误治,结果导致了疾病的迁延,甚至失去了有效地治疗时机。
出现头晕 如果是既往血压正常平稳的朋友突然出现了头晕,测量血压发现异常升高,甚至出现视物模糊、头痛等症状,要特别警惕,及时来医院就诊,查明是否存在肾性高血压及找出肾脏疾病的原因,而不应忽视病情,延误治疗。自行服用药物的做法则更是不可取的。
恶心和呕吐 如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特别是经过长期消化科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者,建议及时行肾功能生化检查,以除外肾功能不全可能。
需要重视常规的健康体检,肾脏相关的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肾脏超声都是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最好每年都进行检查。
肾病患者饮食八项注意
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而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则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还必须考虑饮食的合理调配,保证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平衡且充足,并且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而每个人的饮食特点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身体状况。俗话说“病从口入”,这不单是表明饮食要卫生,更多的是提醒我们要因人而食,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将会诱发疾病,加重疾病,影响疾病的治疗。深圳市中医院周昕医生就指出,肾病患者尤其如此,在饮食方面有八大注意事项,而许多肾病患者就经常由于饮食不严格而出现多种并发症或加重病情。
1、低盐低脂
限盐:肾病如出现浮肿或高血压时,应限制食盐用量,一般日摄盐量以2—4g为宜。因为低盐饮食有利于避免水钠潴留,防止加重水肿及高血压。低脂:脂肪可致动脉硬化,而肾病本身就是肾脏动脉硬化的表现,因此我们应多采用植物脂肪,少食动物脂肪,并将每日植物油摄入量控制在60—70g以下。植物油如豆油、葵花油、橄榄油或花生油等代替动物脂肪作为能量的来源,含饱和脂肪酸量很少,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它不但不会使动脉血管硬化,而且还可降低胆固醇。
2、优质低蛋白
周昕指出,蛋白质摄入过多,可加重肾脏负担,所以要控制蛋白质摄入的总量。但蛋白质作为重要的营养物质,是人体不能缺少的,尤其必需氨基酸是人体自己不能合成必须从外来摄入的,所以含必需氨基酸较多的优质蛋白应该保证。而具体实施则是应尽量减少植物蛋白,因为植物蛋白含有大量的嘌呤碱,过多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适当补充牛奶、鸡蛋、鱼、瘦肉等动物蛋白。
3、补充热量
热量不足将动用机体自身的蛋白质,使肌酐、尿素氮升高,加重病情,故补足热量极为重要。在低蛋白膳食时,热量供给必须充足,以维持正常生理需要,每天摄入30—35千卡/千克体重的热能。“可以选择一些含热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的主食类食物,像土豆、藕粉、粉丝、芋头、白薯、山药、南瓜、菱角粉、荸荠粉等,使膳食总热量达到标准范围,保证供需平衡。”周昕说。
4、低钾饮食
高钾血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高钾血症可引起心跳骤停等生命危险,故应十分警惕。为防止高钾血症,每日钾的摄入量应限制在2g以下,慎食高钾食物,亦可通过烹饪的方法将含钾高的食物去钾“如土豆用水浸泡,蔬菜在水中煮熟弃水食菜,水果加糖水煮后弃水食果肉等。”
5、高钙低磷
慢性肾功能病的电解质紊乱以低钙高磷为常见,所以应重视饮食的高钙低磷。但令人遗憾的是含钙高的食品含磷越高,如排骨、虾皮等。所以高钙低磷饮食强调低磷饮食。周昕指出,“应禁食动物内脏如脑、肝、肾等,不吃烧鹅、海鲜、老火汤,不喝酒,少吃南瓜子等干果。”
6、低嘌呤
由于大量嘌呤在机体内代谢会加重肾脏负担,尤其是伴有痛风的病人,高嘌呤饮食会诱发痛风发作,加重痛风病情。而芹菜、菠菜、花生、鸡汤、各种肉汤、猪头肉、沙丁鱼及动物内脏等都含有大量嘌呤,故应该严格限食。瘦肉中也含有嘌呤,在食用时可先将肉在水中煮一下,弃汤食用。
7、补充维生素等
摄入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维生素B、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可对肾脏起保护作用。周昕建议,“金维康中微量元素种类多,比例适当,服用方便,每日1片即可,维生素E可每日服用11国际单位,维生素C每日0.3g。”
8、适当饮食高纤维素
饮食高纤维素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毒素排泄,人体代谢平衡维持。肾病患者应适当多吃粗粮,“如玉米面、养麦面、芋头、海带丝、某些水果、蔬菜等。”
从生活点滴打好肾脏保卫战 关注两大问题
在慢性肾病疾病进程方面,病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怎样延缓肾病进展,以及万一进展到肾衰,即俗称的尿毒症,该怎么办?
焦点问题一: 如何延缓慢性肾病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丁嘉祥教授认为,慢性肾病患者除了坚持规范化治疗之外,还应更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如果在正规医院的肾病专科进行规范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多注重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缓肾脏功能的恶化。
其实,慢性肾脏病属于一种生活方式病。一方面,慢性肾脏病多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很多引起慢性肾脏病的原发疾病都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其中糖尿病引起的肾损害、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是慢性肾脏病发生的两个主要常见原因。众所周知,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与生活方式相关。另一方面,高盐、高蛋白饮食、抽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导致肾脏病不断恶化,并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
据调查, 近年来大城市慢性肾脏病发病率趋高。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慢性肾脏病的发生率为10%左右,这与都市人较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以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
丁嘉祥教授提出,慢性肾病病人在日常生活方面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预防咽部,肺部,泌尿道感染,以免感染加重慢性肾病病情。感染后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严禁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两性霉素等有损肾脏功能的抗生素。二、避免受凉,劳累,腹泻,创伤等。三、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以免加重肾脏血管损害。四、饮食调整。应进行优质、低量蛋白饮食,适度食用高热量食物以及补充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控制钠、钾、磷、嘌呤及脂质摄入。五、应进行适度运动。
焦点问题二:万一进展至尿毒症该怎么办?
很多人一旦被确诊为尿毒症,就感觉未来的生活会变得一片灰暗。事实上,这类患者只要从治疗和生活方式两方面努力控制,也可以获得良好的生活品质。
治疗上,目前尿毒症的肾替代治疗方法有两种:肾移植或维持性透析治疗。从生活质量来说肾移植是最佳选择,但由于缺乏肾源,以及配型和经济因素限制,绝大部分病人还是选择了维持性透析治疗—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很多人对血液透析比较熟悉,但对腹膜透析知之甚少。事实上,腹膜透析用于维持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已经有八十余年的历史了,它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腔和腹膜进行透析,患者除了定期回诊,其他时间可以在家自行操作,无需频繁地上医院接受治疗,也因此方便了生活和出行,从而提升生活质量,享有更自由的生活方式。目前在香港及一些欧洲国家,80%的尿毒症病人接受腹膜透析,他们可以正常地生活,有很大部分还可以学习和工作。此外,腹膜透析还拥有保护残存肾功能、保护心血管等多方面优势,这对那些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糖尿病、高血压等)及等待合适肾源的患者来说尤其受益。
生活方式上,相较普通慢性肾病患者,尿毒症患者更需严格遵守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饮食方面,除了保证摄入优质蛋白、足够热量及控制水和盐的摄入量外,尿毒症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调节饮食频率,可酌情使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有效的营养吸收。运动方面,尿毒症患者应采取规律和适度的运动方式,并持之以恒。运动后适当按摩可减轻疲劳,亦有益于控制疾病的进展。
患者情绪因素会影响尿毒症的治疗。治疗尿毒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的情绪对尿毒症治疗过程也特别重要,信心不足,压力大,情绪不稳定,易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因素,均不利于尿毒症的治疗。因此提醒尿毒症患者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轻松的心态,既要对尿毒症本身高度重视,积极治疗,又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建立信心,保持耐心,坚持治疗,这样才能对自身康复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