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32P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家庭医生在线 2013/7/31 8:30:03 举报/反馈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于1920年由Di Guglielmo首先报道。本病发病率低,过去认为本病为所有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最少见的一种。但近年的研究发现本病并非少见,甚至高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好发于50~70岁患者,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0岁,亦可发生于青少年和婴幼儿。病程一般较缓慢,发病时往往无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不少患者偶尔因发现血小板增多或脾脏肿大而被确诊。大约80%的患者可有原因不明的出血或血栓形成,其中以出血较为常见,出血可为自发性或外伤、手术引起的异常出血。自发性出血以鼻、牙龈和消化道黏膜最为常见。皮肤出血多表现为瘀斑。泌尿道、呼吸道以及其他部位也可以发生出血,偶尔也可发生脑出血而引起死亡。血栓的发生率国外报告较常见,国内报告较少。国内统计约30%的患者可有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脾静脉、肠系膜静脉以及下肢深浅静脉为血栓好发部位,可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下肢血管栓塞后,可引起肢体麻木、疼痛、甚至坏疽,也可表现为间隙性跛行、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等。肠系膜血栓可引起急腹症等。肺、肾、肾上腺及脑发生血栓,可为致死原因。

大约30%的病人在就诊时表现为功能性或血管舒缩性症状,如血管性头痛、头昏、视力模糊、手掌及足底灼痛感、末梢麻木及紫绀等。也可表现为疲劳、乏力、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约40%的患者可有肝大,80%的患者可有脾脏轻度或中度肿大。也有约20%的本病患者可出现无症状的脾梗塞,由此而导致脾萎缩。

32P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原理为32磷(32P)是一种发射纯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后主要被骨髓、淋巴结、肝、脾及骨骼等组织摄取,参与核蛋白、核苷酸和磷脂代谢及DNA、RNA的合成,异常增生的造血细胞分裂快而大量摄取32P。32P发出的β-射线使组织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可以抑制或破坏增生旺盛的骨髓组织,使生成过盛的红细胞减少达到治疗的目的。经治疗后患者血小板大约在10天后开始略有下降,30天左右明显下降,45天达最低值,随后略有回升,维持在正常水平,脾脏可明显缩小。多数病人一次治疗可缓解118个月,平均1年左右,复发后经32P治疗后可再获缓解。

(责编:徐惠珍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我想问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它是克隆性多能干细胞疾病,由单个异常多能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引起的。可以采取氯咪喹酮、放射性核素32P、干扰素等药物治疗,对于出血或血栓形成的患者,需给予药物降低血小板,注意溶栓治疗等。要控制血压血脂,要以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不要吃高脂肪太油腻的食物,饮食要清淡营养,不要吃得太饱太快。

Q: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怎么治疗?

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积极医院诊治为好,血液科治疗,

Q: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因是什么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因,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由单个异常多能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引起的疾病,致病巨核细胞数,平均巨核细胞数容量增多,血小板生或可达正常速率的15倍。干细胞的疾病,经G6PD同工酶检查证实本病也为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导致骨髓巨核细胞持续明显增殖,血小板生成增多,加上脾和肝储存血小板的释放,但血小板寿命大多正常。血小板功能缺陷,粘附及聚集功能减退,血小板第三因子降低,5-羟色胺减少以及释放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尚有凝血机制不正常。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