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专家谈动脉血栓形成机制

家庭医生在线 刘学波 2013/5/27 5:53:07 举报/反馈

当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糜烂或介入治疗损伤斑块时,暴露的胶原蛋白与血小板相接触,启动凝血过程。血小板作为血栓的主要成分,其黏附、激活和聚集对动脉血栓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一、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地位

1、血小板黏附反应:血栓骨架形成的起始阶段。 vWF 是循环“静息”血小板与内皮细胞受损后内皮下胶原蛋白黏附的桥梁,当内皮细胞破损暴露胶原蛋白,血液中vWF与其 “黏”接,将血小板初步黏附于血管壁内膜,血小板缓慢向前流动,形态由圆形或椭圆形变成不规则形,血小板牢固结合于受损的血管壁上,形成一层“血小板膜”。在动脉血液高速流动和高剪切力状态下,vWF是血小板稳定结合的唯一黏附物。

2、血小板激活反应:黏附的血小板释放的外部刺激物(ADP、胶原蛋白、肾上腺素、凝血酶等,其中凝血酶作用最强)作用下被激活,形态进一步发生变化,由盘状变为不规则并伸出丝状伪足,增加黏附作用而且伪足上富含GP IIb/IIIa 受体。TXA2主要由黏附的血小板自身分泌。血管损伤部位产生的凝血酶是阻止血栓形成关键点,促进血小板活化、聚集,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3、血小板聚集反应:血小板激活后GPIIb/IIIa 受体构象、结合功能发生改变,从而能够结合可溶性黏附蛋白,如纤维蛋白原和vWF因子,是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道。GPIIb/IIIa 受体在血小板膜上有较高的分布密度,每一血小板有5万-8万,血小板在静息状态时,GPIIb/IIIa 受体并不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和vWF因子结合,血小板激活后GPIIb/IIIa 受体密度20%-40%。通过GPIIb/IIIa 受体构象变化,其结合位点外露,并呈高亲和力状态,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交联,形成以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为主的白色血栓和血栓骨架。

二、凝血系统和动脉血栓形成

动脉的凝血反应是在血小板表面进行的,血小板释放的PF4是天然的肝素灭活剂。凝血系统激活后产生凝血酶,其也是最强力的血小板激活剂,因此,凝血酶与血小板互为正反馈;进一步,凝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形成和交联,最终形成稳定的红色血栓。

外源性凝血反应在内皮细胞受损后,尤其是不稳定斑块组织中的大量组织因子(TF)释放到血液中形成TF/VIIa复合物;2。凝血酶生成;3。纤维蛋白性血栓形成:与血小板IIb/IIIa受体相结合的纤维蛋白原被凝血酶裂解出片段,形成丝状的单股纤维蛋白;单体的纤维蛋白相互聚合,暴露出作用位点,在XIIIa因子的作用下,作用位点相互结合,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交链成网状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将红细胞等网在其中,构成了红色血栓。

三、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具体机制

斑块破裂后暴露富含脂质的脂核和胶原蛋白,使血小板黏附、激活和聚集,形成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其次,源于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TF激活凝血反应,因此斑块破裂后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两个过程相互影响、加强,凝血酶激活,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同时在高速血流中血小板聚集为形成红色血栓提供基本条件。胶原蛋白和TF等促凝物质位于斑块内,是冠脉血栓形成的“固相决定因子”。

斑块破裂后,如果血管壁的损伤轻微,则血栓形成的刺激较为局限,血栓负荷小、引发的症状轻微和短暂;相反,如果血管损伤较为严重,则血栓形成负荷重。除了血管壁损伤程度之外,斑块内容物本身的特性也决定血栓形成速度和体积大小,以及临床症状严重性。含有较大脂核的斑块破裂易导致大量TF释放导致更严重的临床症状。此病理不同决定抗栓的差异性。

四、小结

动脉血栓形成主要和斑块破裂、斑块表面糜烂有关。血小板在黏附、激活和聚集同时,机体的凝血系统也同时被激活,在血栓形成中,凝血酶和血小板互为正反馈,这一复杂过程受到不同病变的病理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的调节,因此,理想的抗栓治疗应同时针对易损斑块和易损患者,在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兼顾抗凝治疗,同时去除各种致凝的各种高危因素。尽管临床表现类似,但不同患者具有不一样的病理解剖基础。不同治疗手段、疾病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联合抗凝治疗等均增加抗血小板治疗的复杂化,故临床医生更需要关注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包括药物种类、剂量、联合应用和使用时限等。

(责编:成艳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推荐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