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骨显像有很大的进展,主要的表现是随着显像设备的进步和骨显像检查技术的提高,骨显像的适应证进一步扩展;诊断和鉴别诊断骨良恶性病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骨显像在核医学和综合影像学领域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一、骨显像检查技术的提高
骨显像检查技术的提高,主要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对病变精确解剖定位的水平,以便准确诊断,指导治疗,估测预后。为此,近年来进一步推广和发展了如下技术:采集特殊体位图像;应用针孔准直放大技术;断层骨显像;骨功能与骨解剖图像的融合图像。
1.采集特殊体位图像
何时采用特殊的体位?在常规全身或/和局部前位和后位采集后,发现可疑病变而不能定位或定性时。依可疑病变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特殊体位显像。
下胸椎和腰椎:后斜位能判断病变累及椎体、椎弓根或椎小关节。
胸廓外侧缘:前斜位或侧位能判断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和数目。
肩胛骨和肋骨病变的鉴别诊断:双臂抬高胸部后位和双臂外展体位均可使肩胛骨有效地旋转,与胸壁离开。
膀胱遮盖耻骨:TOD位(耻骨下方位、蹲位)能使膀胱与耻骨分开。
腕部:可疑桡骨远端或舟骨损伤,最佳体位是最大的偏尺侧位,使舟骨旋转约45°,远离邻近的桡骨;鉴别诊断豌豆骨和三角骨损伤,采用腕部和手尺(外)侧位。
足部:常用双足背面、双足掌面、左足外侧面和右足内侧面、左足内侧面和右足外侧面四个体位;针孔放大斜位像进一步减少足骨重叠。
肩关节:血池相双肩关节常规体位,患侧肩关节放大前位,臂常规位和外展45度位;静态相再加后位。有助于鉴别孤立性的冈上肌和二头肌长头腱炎、肩袖损伤、囊炎以及肩峰下滑囊炎。
2.断层骨显像的应用
目前在临床核医学领域除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外,骨断层是最常用的断层显像技术。与平面骨显像比较,断层骨显像优点:增加图像对比度,提高病变检出率,改善病变定位,使诊断更准确。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断层较平面骨显像能多发现13%~24%的阳性病例和21%~39%的阳性病灶。
断层骨显像适应证:①鉴别诊断脊柱良恶性病变;②不明原因背痛;③缺血性股骨头坏死;④诊断颞颌关节内紊乱;⑤评价急性和慢性膝关节痛;⑥当全身骨未发现放射性分布异常,而局部有明显症状或其它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
断层骨显像方法学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一般认为:①准直器的选择:常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亦可使用低能通用、针孔、低能超高分辨、圆锥束型和长孔扇束型准直器。②采集条件:矩阵128×128或64×64;旋转轨迹身体轮廓或椭圆形;旋转角度360°或180°;投影间隔角度3°或6°;帧数120或60;时间30秒/帧。③重建条件:滤波反投影技术(FBP),计算过程简单,重建速度快,能够满足临床需要,但图像存在固有的星状伪影,滤波函数常用Butterworth(Critical Frequency约0.5)或Hanning(Critical Frequency约0.9);迭代重建技术(预先分组最大期望值,Ordered Subsets Estimation Maximization,OSEM),与FBP法比较,能提供较好的空间分辨率,减少伪影的发生。
二、骨显像适应证的扩展
近10年来,骨显像适应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仍是最常见的适应证,但用于恶性肿瘤病人明显减少,由一些恶性肿瘤常规骨显像筛选骨转移,改变为根据每个病人的骨痛症状或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实际情况,除外骨转移;应用于良性骨病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对运动损伤的诊断有巨大增长,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骨显像作出了贡献。
线检查是诊断骨折的首选手段,当X线片阴性或可疑时,常规做三时相骨显像,除外X线未能发现的骨折,血流和血池相有助于估测受损的时间。(转自放心医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