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即: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是核医学显像诊断设备。它是以反映脏器(组织)早期功能、代谢为主的影像。它的原理是将标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引入人体后通过探测放性核素分布来反映脏器功能,血流和代谢变化。由于疾病的发展规律始终是血流功能和代谢的变化早于脏器的解剖结构变化,所以SPECT能够早期发现疾病。
SPECT显像与CT,MRI和X光等显像比较,特点在于它是一种独特的功能依赖性显像,注重疾病的早期诊断,而后者是侧重解剖形态的显像。 SPECT在临床有着广泛的用途,能了解心脏、肾脏、肝脏、胆囊、甲状腺等主要脏器的功能;能了解心肌、脑、肺等脏器的血流灌注;能了解和判定肿瘤的存在以及淋巴转移和骨转移等等一切有关脏器与组织的功能、血流和代谢。做不同的检查,了解的功能代谢目的不同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品种不同,种类非常多;而标记的放射性核素常常就非常少的几种。具体临床应用有:
1心血管系统: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供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梗塞所造成的心肌缺血/梗塞的范围和程度以及心肌细胞的存活情况,为其他影像设备无法取代。本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明显高于,还可以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其诊断灵敏度为:87-93%;特异性:83-91%。对心肌梗塞的诊断灵敏度更高(98%)。利用显像可判断心肌的存活性,尤其冬眠心肌和梗塞心肌的鉴别, 对决定是否再灌注治疗及其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对冠心病患者心肌显像可对冠脉搭桥术、PTCA及其他治疗前后比较,评价治疗疗效;也可用于急性心梗溶栓治疗效果的观察,据灌注范围、再分布情况、心腔大小、心肺比值等可判断冠心病病情预后情况。
2全身骨骼系统:全身骨扫描对于肿瘤的全身骨骼转移具有独特的价值,能比普通X光检查提前6个月发现病灶,而且能一次扫描得到全身所有病灶的部位、大小和骨破坏程度等重要信息。
3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显像是核医学显像最普遍和常规的检查项目,可以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况和结节良恶性,甲状腺I-131治疗前后甲状腺摄碘的情况。并用于嗜LUO细胞瘤的定位, 恶性嗜LUO细胞瘤转移灶的诊断,交感神经节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的辅助诊断。
4泌尿系统:静脉注射由肾小球虑过或肾小管分泌型显像剂,用ECT快速连续采集包括双肾,输尿管及膀胱的放射性影像,可依次观察到显像剂在肾脏的摄取,分泌,排泄的整个过程,不仅可提供泌尿系统的形态影像,而且能提供有关肾血流灌注、实质功能和泌尿排泄等多方面的信息及定量指标。了解左右分肾的功能状况,同时可用来做移植肾检测,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是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排异反应,由于肾显像能全面地观察肾前、肾和肾后的各种情况,并且是无创性检查,在国外列为肾移植的常规监测方法,第一次检查是在移植后24小时内进行,结果基本正常表明移植成功,若在几小时内无灌注和功能表明移植不成功,应立即将移植肾取出;第2次在5~6天内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急性排异反应,以后视病情检查, 以时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
5神经系统:脑显像可以发现原发性癫痫灶,即使是在发作间歇期。而且能通过三维定位显示,为癫痫进行定位手术提供明确资料;还可以鉴别肿瘤术后复发合瘢痕组织;并对急性脑梗塞和脑栓塞的早期诊断,病情估计,疗效评价等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6消化系统:检查肝血管瘤的大小、部位、数量,胆道排泄情况,消化道出血的部位等。对肝癌的判断需综合检查,结合临床分析,提高诊断符合率。
7呼吸系统:将略大于肺毛细血管直径的放射性微粒注入静脉,微粒在经过右心到达肺动脉,随机灌注到肺毛细血管床而栓塞在该处,局部栓塞的量与该处灌注血量成正比。由于栓塞的毛细血管仅占肺毛细血管总量的几十万分之一,并且所用显像剂能在肺内很快降解为更小的分子,故该方法完全安全。临床用来做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病情观察及其溶拴治疗的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肺血管高压的诊断;肺癌的诊断。
8肿瘤: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分期和恶性度,良恶性的鉴别。由于ECT是代谢影像所以它发现肿瘤及转移灶要比CT等解剖影像要早6个月,对临床治疗为肿瘤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患者放疗前的病灶定位定型,放疗后患者的随访观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