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指导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 李丽娟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 李丽娟教授
我国每年有90万例的缺陷儿出生,普及产前超声检查无疑是提高缺陷儿检出率,降低缺陷儿出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这需要国家加强中西部和基层医疗硬件配置和人才输出,并且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
庞大的数据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指出,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以全国年出生数1600万计算,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25万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低收入国家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42%,中等收入国家为5.57%,高收入国家为4.72%。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接近,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病例总数庞大。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还指出,出生缺陷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婴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这一趋势在我国也逐渐显现,出生缺陷在全国婴儿死因中的构成比顺位由2000年的第4位上升至2011年的第2位,达到19.1%。
要降低胎儿缺陷出生率,其中一点是要普及产前超声检查,排查缺陷胎儿,因为超声检查是最适用于孕妇产前诊断的一种有效检查手段。
然而,产前超声检查的普及却受到了限制。
一、硬性条件的局限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指出,我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其中一个原因是出生缺陷防治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防治体系不健全,综合防治能力不足。
中西部地区工作条件很有限,没有高档机器,所以产前诊断检出率低很多。因此,要提高中西部地区出生缺陷检出率,就要先从硬性条件入手,包括先进机器和高端人才。”
二、社会环境的约束
B超成像受制于多方面因素,落后地区、基层医疗设施配置、医生技术的落后使得胎儿缺陷检出率的下降。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胎儿缺陷也不可能通过超声检查百分百发现。于是医闹应运而生。李丽娟教授指出,这一“闹”会直接导致基层医疗机构不敢再开展产前超声检查,也就影响了产前超声诊断的普及。“我们应该用宽容、理性的态度对待产前诊断。这种理性有利于营造出出生缺陷防治的氛围,这样才能让这个技术普及,惠及更多人。” 李丽娟教授说。
专家相关文推荐: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