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原理与以往成像技术不同,主要依靠组织的质子密度、纵向、横向弛豫时间,因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造影剂。这类造影剂通过改变组织的局部磁环境或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增加正常和病变组织对比,目前磁共振造影剂分为以下几类:①新型顺磁性造影剂,由金属离子与整合物组成,可用于肝胆造影;②超顺磁性造影剂,如涂有惰性物质Fe3O4微粒。多用于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属于网状结构内皮系统造影剂。肝脏扫描使用超顺磁造影剂时可发现直径3mm的小病灶;③病灶靶向造影剂;④血池造影剂,主要用来观察器官、组织的血液灌注和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临床用于检查心肌梗死、脑缺血、肺栓塞或肿瘤;⑦脂质体包裹造影剂。脂质体为药物载体,包裹造影剂后可以降低造影剂毒性。
超声造影剂经历了20多年的缓慢发展后,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可以在血流中存留较长时间的稳定的商用超声造影剂微泡制剂,代表药物氟化气体造影剂、六氟化硫,用于心脏病学和血管领域。
每种造影剂自出现到临床的大规模应用,都经过不断的发展和革新。尤其是临床应用更为广泛的含碘造影剂,经历了无机碘到有机碘、单体碘到二聚体碘、高渗到低渗(所谓低渗是相对高渗而言,渗透压远高于正常血浆渗透压)的不断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革命意义的真正等渗性造影剂威视派克的出现,它的问世为达到理想造影剂“更好的显影图像,更低的副作用”这一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又提供了 个更好的选择。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