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的发病机制

家庭医生在线 05月16日

现代概念认为,高括约肌张力诱发肛管后中线供血不良是原发性肛裂的病因。肛裂的本质是缺血性溃疡,其科学根据概括如下:

一解剖学因素: 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从尾骨起,向前至肛门后方。肛门前、后方不如两侧牢固,容易受损伤。因此,肛门后部受粪便压迫较重,又因肛管后部血液循环不足,弹性较差,肛门腺分布又较多,这些都是发生肛裂的因素。

二外伤学说: 干硬的粪便或异物容易引起肛管皮肤的损伤,这是引起肛裂的主要因素。

三感染学说: 主要是肛门后部的肛隐窝感染,炎症向肛管皮下部蔓延,致使皮下脓肿破溃而成肛裂。

四内括约肌痉挛学说: 由于肛管部位损伤或炎症刺激,使肛门括约肌处于痉挛状态,致使肛管张力增强,易损伤成肛裂。

五肛门狭小学说: 肛管皮肤在发育中迟缓,生成肛管狭小,易损伤成肛裂。

六继发因素: 静脉曲张外痔、肛乳头肥大等,其病灶边缘往往可见有肛裂,可能的原因是排便时粪便对局部病灶挤压伤及病灶以外的组织,从而在病灶的侧缘形成肛裂。

七性别因素: 肛裂好发于妇女,可能的原因有:

1妇女相对较男性挑食,大便没有规律,多数有便秘病史。

2月经期没有很好休息和注意经期卫生,引起肛门局部炎症,导致肛裂。

3妊娠:妇女妊娠后活动相应减少,肠蠕动减弱,极易产生便秘,干硬的粪块易擦伤肛管皮肤引起局部感染,导致肛裂。

4在分娩时常常因用力过度,容易撕裂肛管会阴部位,引起疼痛和出血,产生肛裂。

5分娩之后长期卧床休息,很少活动、肠蠕动减慢,同时怀孕时腹壁扩张,产后腹壁松弛无力、腹压降低,这都会使肠内容物在肠腔内停滞,难以排出;产后饮食欠当,过食精细食物,不吃或很少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有些人饮水少,诱发、加重便秘,导致肛裂。

八便秘因素: 便秘患者,大便干燥,排便费力,由于用力排便等造成肛裂。

九不良排便习惯:

1蹲位看报:上厕所时,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喜欢下蹲位看书看报,造成下蹲和排便时间延长,容易造成肛门直肠内瘀血而诱发肛裂。

2排便过度用力:一些人不管便意(排便感觉)是否强烈,盲目不停地猛力努挣,使直肠肛门和盆底肌肉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与局部瘀血,导致肛裂的发生和发展。

十吸烟:平时和排便时吸烟能缓冲大脑的排便反射,极容易造成便秘,间接形成肛裂。

(责编:邓秀芳 )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