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长期服药人群“守住”肝功能

家庭医生在线 2013/5/16 8:59:09 举报/反馈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保肝护肝并非肝病患者的专属。我国是肝病大国,同时也是慢性病大国,保肝护肝是每个人都必须重视的事情。据了解,我国慢性病患者人数已超2.6亿,这些慢性病患者大部分每天都需要服用药物。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药品费用为4715.46亿元(据《2007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摘要》)。中国俨然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吃药国”。所以,药物伤肝的话题一直受到国人的关注。

  健康人也要善待肝脏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需要注意服用药物不当对肝脏的损伤。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伤已经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五位。有资料显示,在美国,药物性肝损伤约占住院肝病患者的5%,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还有大约25%的爆发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对此,专家提醒,普通人在生病用药时,一定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减少药物性肝损伤出现的几率,及时进行保肝等辅助治疗,把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目前,我国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例。与此同时,由于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所导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的中青年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肝病的特点和其他病种不同,非常注重保养,“三分治七分养”,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肝脏的刺激,在生活上尤其要注意不能太劳累、不能疲于奔命,生活节奏不可过于紧张,经常熬夜、加班、出差,都是肝炎患者的大忌。

  要如何用药才不会伤肝?

  1、服药前认真阅读说明书

  随着“毒胶囊事件”、“痔血胶囊”等事件的公布和披露,药物安全性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是肝病大国,由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致病原因。

  药物性肝病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患者身上。可发生在用药超量时,也可发生在正常用量的情况下。所以,在使用要药物前,患者必须擦亮眼睛,看清楚药物的数量和成分。目前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药物及保健品已超过30000种,明确可以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超过1000种。

  肝脏为代谢的主要器官,也是药物解毒的主要脏器,“药物进入人体后,要么通过肝脏解毒,要么通过肾脏排泄。如果药物是通过肝脏解毒,对肝脏是存在一定的损害”,林穗芳主任解释说,普通患者判断药物是否伤肝,要学会看药物的说明书。如果药物对肝脏有损害,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处,会有相关说明,比如“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等字样。

  如果患者本身肝脏功能不好,在求医就诊时,要主动向医生说明情况,并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若患者是自行服用药物,服用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等,老年人、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儿童,用药更要特别慎重,最好向专业医师、药师说明。

  2、长期服药人群定期检查 “守住”肝功能

  我国是慢性病大国,慢性病患者人数已超2.6亿。这些慢性病患者大部分每天都需要服用药物。那么,这些必须每天服药的人群,尤其是本身就有肝炎、脂肪肝等肝病的患者,应该如何防范肝损伤呢?

  林穗芳教授介绍,导致肝损害的常见药物有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抗痨药物、免疫抑制剂、精神病药、甲亢药物等等。慢性疾病患者在服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同时服用不同药物之间的禁忌。一般来说,长期服用才会导致药物肝损伤。短期服用药物,除非个体对药物敏感,一般不必过分担忧是否会发生肝损伤。

  如果有些疾病不可以停药,比如糖尿病、高血脂病等等,就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果有慢性肝病的基础,患者就要定期查肝功能”,林穗芳教授解释道,一般来说,肝功能检查的酶学指标(包括ALT、AST)升高2~3倍以上,就要停药,如果指标小于2~3倍,可以加一些护肝的药物。

  专家特别提醒,有慢性肝病的患者要慎用保健品,部分保健品也会导致肝损害,“是药三分毒,如果肝脏本身已有损害,吃专业医生开的护肝药就可以了,过多服用保健品只会增加肝脏的负担”。

    避免药物伤肝的十大原则:

  1、不要随便吃药。

  2、不要服用来路不明的偏方草药、中药及健康食品。

  3、不要随便增加药物的剂量。

  4、不要将中西药混合一起服用。

  5、不要把药物跟酒精、牛奶、茶或咖啡一起服用。

  6、不要把大人的药物折半或减量给小孩服用。

  7、不要使用过期的药物。

  8、不要贪小便宜买来路不明的西药。

  9、吃药后身体不适要赶快就医。

  10、肝不好吃药要小心。

(责编:刘彩婷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