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肛瘘,多为先天性肛门瘘,即多因婴幼儿在母体发育不全导致的。具体即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内口多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小儿肛瘘可形成直肠阴道瘘、直肠尿道瘘和直肠膀胱瘘,容易破坏正常肛门功能。不仅对肛门环境造成破坏,局部经常受到刺激,皮肤摩擦,会形成瘙痒,疼痛等症状,还会造成便血,容易导致幼儿贫血,使身体虚弱消瘦、精神不振、抗病能力下降,造成极大的危害。
对此,应对症处理。小儿肛瘘的主要症状是反复自外口流出少量脓液,污染内裤;有时脓液刺激肛周皮肤,有瘙痒感。若外口暂时封闭,脓液积存,局部呈红肿,则有胀痛,封闭的外口可再穿破,或在附近穿破形成另一新外口,如此反复发作,可形成多个外口,相互沟通。如瘘管引流通畅,则局部无疼痛,仅有轻微发胀不适。
相对而言,儿童肛瘘较少,但出生后3个月的婴儿,以及未满1周岁的幼儿,也常会出现肛门肿痛、化脓的情况。由于小儿肛瘘管道较为短浅,排脓后症状可很快减轻,并多数可自愈,部分患儿随年龄增长而自愈,因此,一般主张不行手术治疗。下面,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小儿肛瘘的防与治要注意以下哪几个方面:
1、注意肛门卫生:家长习惯在换尿布时顺手用尿布擦一下肛门和外阴,并且误认为尿布很干净,也很柔软,其实对新生儿和小婴儿来讲,尿布还是有些粗糙和不卫生的。肛门若灼热不适、肛门下坠者要及时查清原因,及时治疗。
2、避免感染:最好在便后用装有温水或硼酸水的小壶冲洗肛门和外阴,然后再用干净的棉花或软布轻轻擦干,并涂以少量鞍酸软膏。这样就能减少肛门周围皮肤及外翻的直肠粘膜的损伤,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3、建立正常的膳食习惯:肛瘘的发生与湿热有关,对于油腻饮食,可以内生湿热,所以不宜多吃。应多吃清淡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豆、萝卜、冬瓜等新鲜蔬菜、水果。对经久不愈的肛瘘多为虚证,饮食上多吃含蛋白质类食品,如瘦肉、牛肉、蘑菇等。
4、及时治疗肛窦炎、肛乳头炎:以免发生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
5、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有重要意义,因为大便干结容易擦伤肛窦,再加上细菌侵入而感染。腹泻者多半有直肠炎和肛窦炎的存在,可使炎症进一步发展。
6、积极治疗: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全身性性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等
7、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排便后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温馨提示:保持清洁卫生:肛瘘很少自愈,都需要治疗。上述普通肛瘘、直肠会阴瘘可用“挂线疗法”治愈,其他瘘则需要手术治疗或挂线与手术相配合的疗法。肛瘘挂线虽然简单,但仍提醒家长要带宝宝到正规医院治疗。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