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如何消除对乙肝携带者的歧视

家庭医生在线 2013/4/19 8:30:50 举报/反馈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是非常大的群体,超过1亿人。不仅就业,连上学、交友等也常受歧视。

  近日,中国青年报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也耐人寻味:只有6.9%的人承认,自己存在乙肝歧视;却有超过1/3的人明确表示,“不愿意”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共餐。

  以下是从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或相关网站调查中得到的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悲观言论”:

  1、我不敢谈恋爱,可我很想结婚,很像平静温暖幸福的生活,可是很害怕,我害怕,我喜欢的男孩儿会因为这个离开我,我不敢爱,害怕受歧视跟伤害,家里的亲戚从来都不跟我同桌吃饭 ,我的餐具都是单独的。所有人都疏远我,我要永远一个人孤单的生活,我好难受 !

  2、因为我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男友与我分手。交往两年从未带我见过他的父母,他说以前爱是因为年轻,现在年纪大了是因为考虑问题多了,他说他其实很爱我,可是没办法他是个孝子!公司也因为我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拒绝录用我。我有什么错,我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下去了!

  3、我和我的姐姐都有 在我姐姐找工作的时候为了能过体检 找人花钱真的挺……我和姐姐在一起的时候她说 如果她没有病她就可以去更好的工作单位……

  4、当时女朋友检测出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时候她哭了,要和我分手,不想害了我。

  5、我初中的时候知道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怕我的这个病会传染给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我不敢告诉任何人,我真的好怕,怕人家知道,怕身边的人离开我,我吃药都会躲躲藏藏得,生怕别人知道!朋友喊我去吃饭喝酒,我也不敢不喝,我怕人家怀疑!我真的好怕被人知道!

  6、我也是乙肝携带者,好想能有人站出来为我们说话。找工作好难。好多人不能接受。怕传染。一想到体检,就害怕。多好的工作也得辞掉。

  7、我看这些人是看1亿多人有乙肝还不够,中国13亿都有乙肝就好了,也没人歧视了!拜托你们,我们不是歧视你们,我们也同情你们,但是我们只是不想得病而已!饶了我们吧!……

  勿将乙肝病毒传染“妖魔化”

  乙肝是通过血液传播的,日常接触不会传染。由于这个社会的误解,乙肝是个不能说的秘密,中国现在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个数字真的很庞大,但是不代表它会继续无止境的扩大下去,如果你们没有走进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世界,你们真的不知道他们正忍受着怎样的“心理折磨”,外界对乙肝传染性知识的匮乏,导致将乙肝病毒传染“妖魔化”唯恐避之不及!

  正确认识乙肝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方式与乙肝传播方式相同,主要都是通过血液传染、母婴传染、父婴传染、未消毒的医疗器械传染、性接触等途径传染,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共餐中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几率几乎为零。

  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乙肝病毒即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传染性大小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以及活跃程度有很大关系,如果本身是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这类人群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载量正常,是不具有传染性的。

  普及乙肝宣传与防治知识

  专家表示,乙肝病毒携带者 不必害怕和沮丧,更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 国家正加强肝病有关知识的普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甚至不需要治疗,只需要定期检查即可,这也是为了避免肝区发生病变,因为肝病前期没有明显症状,定期检查及时排查,了解自身情况,早发现早治疗。

  另外, 消除乙肝歧视,普及医学知识是基础。在公益宣传上,关于乙肝的宣传非常少,与艾滋病的宣传相比,力度显得十分薄弱。大众对于乙肝的治疗、预防以及代表乙肝的翡翠丝带几乎没有认识。卫生部门应像普及艾滋病知识那样,大力普及乙肝知识,给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正常社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消除乙肝歧视,相关政策法规是根本。要及时调整不平等、不合理的政策法规。这几年,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卫生、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都要求不能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这都将对消除乙肝歧视有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问题在于,这些政策法规,要严格执行;对不执行者,要及时纠正,甚至照章查处。

  更多乙肝病毒携带者文章推荐:

  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不可过热 需泼点“冷水”

  乙肝病毒携带者使用拉夫米定需防耐药

        >>>>进入 乙肝病毒携带者 专区

(责编:刘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乙肝病毒携带传染吗

你好,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者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感觉明显的不适,日常生活中我们难以分辨。但是我告诉大家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具有传染性的,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有乙肝病毒,属于传染源,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需要大家注意。乙肝病毒携带者胎源性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医源性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昆虫叮咬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液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性接触传播。

Q: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给我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方式与乙肝传播方式相同,主要都是通过血液传染、母婴传染、父婴传染、医疗器械传染、性接触等途径传染,日常工作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几率非常小,基本等同于健康人,所以只要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一般是不会被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的。传染性强弱  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两种情况,代表两个分期,各期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强弱不同。
  1.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较强,代表免疫清除期之前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类人群的免疫系统无法清除病毒,造成与病毒和平共处的情况,如果肝脏细胞的伤害比较轻微,肝功能没有出现异常,肝脏穿刺作组织学检查也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是这类人群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比较活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随着病历的进展,当肝脏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即使肝功能正常也可以诊断为慢性乙肝患者。所以这类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应严密的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进入免疫清除期就要把握时机积极治疗。
  2.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传染性弱,代表免疫清除期之后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此类乙肝病毒携带者机体已经通过免疫清除作用(包括药物的治疗作用),清除掉了血液中的病毒,肝脏的炎症病变已恢复,肝功能没有出现异常,而且没有明显的肝脏纤维化改变。此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或e抗体转为阳性,乙肝病毒DNA为阴性,因此此类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小或无传染性。但是患者肝细胞核中仍可以有乙肝病毒存在,只是停止复制,不再向血液中释放病毒,也就是病毒和病变都不活动而已。此类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情较为稳定,注意生活细节,可以不予治疗,平时的生活要有规律,多吃有营养的食品,多吃青菜,少吃过油腻的食品,一定要禁酒。主要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为乙肝病毒最主要的传染方式,如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均可造成乙肝病毒感染。
  2.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均可引起乙肝病毒传播。
  3.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中85%是通过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生育有可能会传染给孩子。
  4.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性生活时,如果不采取防御措施,也会造成乙肝病毒感染。
  5.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肝。乙肝病毒的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是指健康的人被遗传或者是在生活中不慎被乙肝病毒感染上,导致被感染者血液、汗液、唾液以及分泌物等中都含有乙肝病毒。目前中国有1.3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且每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数量还在上升。当然有许多人并不知道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具体危害,就会有这样的疑问: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大吗?乙肝病毒存在于乙肝携带者的各个部位,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而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的高危群体  乙肝病毒的传染性的强弱,随着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而不同。我国是乙肝高发区,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疫苗接种是最首选最有效的措施,建议凡是乙肝表面阴性的人群,如果没有乙肝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均应接种乙肝疫苗。那么,哪些人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呢?哪些人更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呢?  专家介绍,乙肝病毒的感染高危人群比如那些经常跟乙肝病毒携带者生活在一起的,虽然说传染的几率不高,但是最好还是注射乙肝疫苗比较保险。以及医务人员,医生,尤其是外科,骨科,妇产科等科的医生。护士以及医院工作的保洁员,护工。或者是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这些人经常跟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所以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应该注射乙肝疫苗。  而且除了以上经常跟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的高危人群以外,那些因其他疾病,经常输入血液及血制品者,或者是经常在外就餐者,新出生婴儿等也应该注射乙肝疫苗。曾经接种乙肝疫苗,产生表面抗体,抗体消失,转为阴性,要进行加强注射。虽然注射乙肝疫苗都是自愿的,但是为了更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还是注射的比较好。

Q: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方式与乙肝传播方式相同,主要都是通过血液传染、母婴传染、父婴传染、医疗器械传染、性接触等途径传染,日常工作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几率非常小,基本等同于健康人,所以只要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一般是不会被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的。传染性强弱  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两种情况,代表两个分期,各期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强弱不同。
  1.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较强,代表免疫清除期之前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类人群的免疫系统无法清除病毒,造成与病毒和平共处的情况,如果肝脏细胞的伤害比较轻微,肝功能没有出现异常,肝脏穿刺作组织学检查也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是这类人群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比较活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随着病历的进展,当肝脏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即使肝功能正常也可以诊断为慢性乙肝患者。所以这类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应严密的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进入免疫清除期就要把握时机积极治疗。
  2.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传染性弱,代表免疫清除期之后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此类乙肝病毒携带者机体已经通过免疫清除作用(包括药物的治疗作用),清除掉了血液中的病毒,肝脏的炎症病变已恢复,肝功能没有出现异常,而且没有明显的肝脏纤维化改变。此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或e抗体转为阳性,乙肝病毒DNA为阴性,因此此类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小或无传染性。但是患者肝细胞核中仍可以有乙肝病毒存在,只是停止复制,不再向血液中释放病毒,也就是病毒和病变都不活动而已。此类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情较为稳定,注意生活细节,可以不予治疗,平时的生活要有规律,多吃有营养的食品,多吃青菜,少吃过油腻的食品,一定要禁酒。主要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为乙肝病毒最主要的传染方式,如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均可造成乙肝病毒感染。
  2.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均可引起乙肝病毒传播。
  3.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中85%是通过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生育有可能会传染给孩子。
  4.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性生活时,如果不采取防御措施,也会造成乙肝病毒感染。
  5.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肝。乙肝病毒的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是指健康的人被遗传或者是在生活中不慎被乙肝病毒感染上,导致被感染者血液、汗液、唾液以及分泌物等中都含有乙肝病毒。目前中国有1.3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且每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数量还在上升。当然有许多人并不知道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具体危害,就会有这样的疑问: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大吗?乙肝病毒存在于乙肝携带者的各个部位,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而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的高危群体  乙肝病毒的传染性的强弱,随着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而不同。我国是乙肝高发区,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疫苗接种是最首选最有效的措施,建议凡是乙肝表面阴性的人群,如果没有乙肝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均应接种乙肝疫苗。那么,哪些人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呢?哪些人更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呢?  专家介绍,乙肝病毒的感染高危人群比如那些经常跟乙肝病毒携带者生活在一起的,虽然说传染的几率不高,但是最好还是注射乙肝疫苗比较保险。以及医务人员,医生,尤其是外科,骨科,妇产科等科的医生。护士以及医院工作的保洁员,护工。或者是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这些人经常跟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所以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应该注射乙肝疫苗。  而且除了以上经常跟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的高危人群以外,那些因其他疾病,经常输入血液及血制品者,或者是经常在外就餐者,新出生婴儿等也应该注射乙肝疫苗。曾经接种乙肝疫苗,产生表面抗体,抗体消失,转为阴性,要进行加强注射。虽然注射乙肝疫苗都是自愿的,但是为了更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还是注射的比较好。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