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是一种危害比较大的心理病症,有孤独症的人一般孤独冷漠,这跟小时候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儿童孤独症常表现为以下三种症状:
1、病态依恋某些特殊物品:孤独症患儿通常会对某些物品发生特殊的兴趣,如积木、收音机、球等,以至于达到依恋的程度。他们对这些东西爱不释手,且能在玩耍中感到满足,如将这些物品拿走,则会引起哭闹、惊慌。患儿很少参加其他儿童的游戏,一个人玩耍反而高兴,常常自得其乐。
2、刻板重复动作:患儿常坚持重复刻板的游戏模式和生活活动模式,抵抗改变,缺乏变化和想象力,如反复给玩具排队;坐的位置不能改变;东西放的地方不能改变;生活内容的顺序必须保持原样等。顽固地保持原样不变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之一。
3、人际交往障碍:患儿常常感到特别孤独,与人缺乏交往,缺乏情感的联系,如新生儿被抱起时不与母亲贴身;7-8个月时被亲人或其他人抱起时反应无差异;患儿对父母的归来和离去无动于衷,没有依恋之情;对亲人和对生人一样,与生人在一起时,他们也不感到畏惧。该类患儿缺乏与人眼对眼的凝视,常常回避与人的对视,与周围人缺乏情感的交流。
父母应如何防止孩子患上孤独症?
要想让孩子智力健全,父母在孕前及孕期不可吸烟酗酒,妊娠期应进行必要的“胎教”;出生后应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有意识地训练其视、听觉;多抚摸孩子,多和孩子交谈,以促进语言的发展。多让孩子和小朋友玩耍,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利用大自然恩赐的阳光、空气、水来锻炼身体。同时,从小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生活的习惯,保证睡眠充足。孩子心理精神发育健全,可减少和防止孤独症的发生。
对待儿童孤独症,贵在早发现早矫治。这需要家长、幼儿教师和心理医生密切配合,针对不同孤独症的表现,持之以恒地进行有关训练。譬如孩子理解语言方面有困难,可专门设计一些实物或书面的字面进行训练,加以引导,让孩子逐渐学会识别和辨认;如果表达方面有困难,可有意识地让孩子看着实物来回答简短的问题,循序渐进,由简到繁,重复学习,以加深记忆;如语言交往障碍,父母和老师要多和孩子交谈,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其会话能力;要让孩子多动脑多动手,可教孩子搭积木、洗手帕、洗碗筷、扫地、布置房间等,以培养其自理能力。多带孩子到野外游玩,接受大自然的熏陶。灵山秀水、雨露霜雪、花鸟鱼虫……会给孩子以有益的启示。多让孩子接触生人,鼓励和小伙伴们一块儿玩耍,这样可培养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以及归类综合的思维能力,与周围人建立感情,逐步改变缺陷性格和不良行为,增强社会交际的本领。只要对患儿进行不懈的引导训练和教育,就会使孩子走出孤独的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