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吴印生教授
高血压急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79%
吴印生教授指出,高血压急症是指高血压患者出现急剧或急著升高,常伴有急性、进行性的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靶器官功能损伤、衰竭、死亡,如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脑梗死、急性肺水肿、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主动脉夹层、肾上腺能危象、子痫等。根据临床调查结果,每年因为高血压急症得不到治疗的患者死亡率在高血压病人中高达79%。未经治疗之前7%的高血压病人属于高血压急症,1-2%高血压患者将会发生高血压急症。中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暁率(30%)治疗率(24%)控制率(6%)均很低,所以高血压急症发病率高(5%),三率低是高血压急症发病的关键。
广义的高血压急症可分为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两种,高血压急症包括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急进型高血压、恶性型高血压、合并左心衰、急性肾衰、急性主动脉夹层、先兆子痫、子痫。高血压亚急症包括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妊娠高血压、手术前后期高血压。高血压急症需要紧急降压和高血压亚急症则需要尽快降压类型。
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目的是通过降低血压来阻止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挽救生命。在治疗的时候,既要考虑到降压的紧迫性,又要考虑到降压的安全性。降压的幅度和速度要根据病人的基础血压和临床情况而定。
高血压急症:30-60分钟内降到安全水平
高血压急症要在30-60分钟内降到安全水平。而高血压次急症要在24-48小时内逐渐降低血压到安全水平。对高血压急症要求在严密的血压监测下,首先采取紧急降压,于1小时内,将血压降至安全水平(平均动脉压的降压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50~80mmHg,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30~50mmHg,一般为160/110mmHg左右。),应注意,起始的降压目标不是使血压达到正常水平,而是将血压降至不太高的安全水平,过快、过度的降压容易导致组织灌注压降低,诱发缺血事件。但对不同类型的病人,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如对脑出血、脑梗死第一天血压<200/120mmHg时,不主张降压;而对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应将SBP迅速降至低至100~110mmHg。严重高血压可诱发急性左心衰竭,迅速降低血压可减轻衰竭心脏的后负荷,改善心功能。首先选用扩血管剂减轻心脏的负荷,而不首先应用静脉注射洋地黄剂制毛花苷C(西地兰) ,笔者于1977年進行过“血管扩张剂在抡救急性左心衰竭中应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疲(病)马不能加鞭” ,并根据据洋地黄的药理作用、临床实例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提示注意,洋地黄的强心作用为大家所熟之,但其也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往往被忽视,而应用静脉注射洋地黄剂制毛花苷C(西地兰) 后,缩血管的作用发生在强心作用之先,会使病情明显恶化甚至死亡。
专家简介:吴印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五、六届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及多家专业期刊编委、常务编委和特邀编委。现任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高血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监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资深专家,,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电学专家委员。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专家组成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名誉院长、顾问,中华医学会中国临床试验机构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心血管网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从事心血管病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在国内较早从事心导管、心血管造影和心脏起搏工作。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参加心导管术工作,70年代初开展选择性染料和氢离子/维生素C稀释曲线等检查、开展体外心脏起搏器安装,还在国内较早开展Regeting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80年代开展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安装和心肌心内膜活检、冠脉造影,并指导研究生对性激素与冠心病、心肌保护及心律失常关系进行实验研究;9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用SWAN—GANZ漂浮导管对螺旋电极右室流出道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进行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提出以右室流出道起搏明显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曾参加国家“九五”攻关课题《高血压治疗的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专家组成员、江西地区负责人;国际研究合作题“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预防”中国协作中心华南片牵头单位负责人。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医师培训教材(心血管病防治)1部,参编专著3部,1991年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1995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